,而年青的湘雲,就愛男孩子打扮,二人的性格具有“英豪闊大”的共同點;寶釵婚前,就同探春一起,對大觀園興利除弊,顯示了治家才能,而少婦鳳姐,治理家政井井有條,上下畏服,二人的性格具有“隨機應變”的共同點;黛玉終日以淚洗面,似乎與鳳姐毫無共同之處,但聯想到鳳姐“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場,誰又能說,鳳姐被逐出家庭後的眼淚,不是與黛玉一樣的“還淚”呢?《紅樓夢》書中對黛玉的描寫,實際是對婚後困苦生活中黃蕙的刻畫,否則,一個未婚少女,怎麼能自承並自稱是“瀟湘妃子”呢?書中對寶釵的描寫,也是對初婚少婦的刻畫,寶釵自承並自稱“蘅蕪君”,封建社會,只有對已婚婦女方可稱“君”,如“太君”、“院君”、“細君”等,對未出閣的姑娘,沒有冠以“君”的稱呼的。書中對湘雲的描寫,確係對一個婚前充滿憧憬的少女的刻畫,與黃蕙婚前長期寄居姑母家,同表兄洪昇青梅竹馬的事蹟相合。由湘雲而寶釵、而鳳姐、而黛玉,正是黃蕙人生的四個階段。“面板濫淫”的賈璉,與“意淫”的寶玉合在一起,就是洪昇作為“天下古今第一大淫人”的真實寫照!作者說創作此書,“追蹤攝跡,不敢稍加穿鑿”,他說的是大實話,對自己的醜事也沒有隱瞞。
第二節 故事背後的“天倫慘變”
洪昇的人生噩夢是《紅樓夢》的基本素材。根據目前掌握的材料,我們完全可以推斷:《紅樓夢》所描寫的人生悲劇,就是洪昇人生中所經歷的一系列噩夢的真實寫照;書中主人公的創作原型,就是洪昇自己;書中所刻畫的催人淚下的“閨友閨情〃,就是洪昇與妻子及姐妹們之間的真摯感情;書中所表達的切膚之痛和切齒之恨,就是洪昇在含淚述說自己的愧悔和憤懣!
1。優越的家庭出身、良好的文學修養和不合時宜的性格。洪昇,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在清兵入關、順治皇帝在北京登基的第二年(1645)七月初一,東南各省正是兵荒馬亂之時,洪昇的母親黃氏在逃難途中,於杭州郊區的一個“費”姓農婦家裡,生下了洪昇。生不逢時,似乎註定了洪昇一生的坎坷命運。亦應是洪昇在《紅樓夢》中刻意把“甄士隱”取名為“費”的原因。
洪昇出生的家庭號稱“書海”,“門皆賜第,家有珥貂,三洪學士之世胄,累葉清華”。洪昇的祖父曾在明朝出任“都御史”的高官,父親洪起鮫也曾在清初出仕,洪昇的母親是清初大學士黃幾的女兒。洪家富貴流傳已久,號稱“東南望族”。這樣的出生地和家庭,正所謂“詩禮簪纓之族”,“溫柔富貴之鄉”,洪昇在婚前的青少年時期,生活之優裕可想而知。
洪昇青少年時代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曾先後師從於國學大師陸繁、沈謙、毛先舒受過正規的傳統教育,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陸繁是當時名動宇內的駢文大家,這一點對洪昇不能沒有影響。沈謙擅長詞曲。毛先舒則是著名學者,兼擅填詞又通音律。在他們的精心指導下,洪昇既善詩詞,又精戲劇、音樂,文學修養廣博精深,為後來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康熙七年(1668),二十四歲的洪昇懷抱濟世安民的理想進京謀取功名,結果落榜。在京期間,他有幸拜當時的詩壇泰斗王士為師,詩詞水平進一步提高。得王士的稱譽和宣揚,此時年輕的洪昇詩詞水平已名動京師。
由於青春年少,生活優裕,加之以才情自負,洪昇養成了清高孤傲甚至狂狷的性格。生活脫略不羈,動輒譏呵權貴。交友宴集,常常白眼踞坐,指古謫今,雖然使聞者折服,但也常常取憎於時。
洪昇的出身、教育、才情、擅長、性格與《紅樓夢》中的主人公賈寶玉大致相同,《紅樓夢》中對賈寶玉一出場時透過兩首《西江月》的描寫,應是洪昇著書時愧悔心情的夫子自道:“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中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具有狂狷性格的知識分子,在我國封建社會並不少見,但兼具狂狷和“情種”雙重性格的知識分子,則屈指可數;具有這種雙重人格又同時具備很高的詩詞、音樂、繪畫、戲劇、文學修養的知識分子,更是鳳毛麟角了。從目前紅學界所能蒐集到的有關曹雪芹的全部史料來看,曹雪芹不具備這些特徵。曹雪芹有憤世嫉俗的狂狷性格,但無法證明他有“情種”的特質,未經歷過“風月繁華”生活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