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為一體的氣勢,更能表現出一個武者的綜合實力的強弱!
不管二人之前如何揣測對方的實力,但在氣勢交鋒勢均力敵,陷入僵持的此刻,二人都已將對方視為生平難遇的大敵!
蒼···
劍鳴聲嫋嫋未絕,在嶽不群長劍終於完全出鞘的瞬間,二人竟齊齊動了···
第七十六章比武鬥劍(七)
二人身法何其迅捷,三丈距離僅只一躍而過,便即閃電般交起手來。
但見一粗一細兩道身影乍合即分,復又交織,重重疊疊,影影綽綽。左冷禪周身烏光湛湛,濃密時似銅牆鐵壁,守得滴水不漏,開合時化作長槍大戟,攻勢兇猛霸道。嶽不群手中雖只一襲狹長銀芒,舞動間卻似化作成百上千,似虛還實,場外觀戰諸人只見數不清的雪亮劍影寒芒籠罩著嶽不群身外方圓近丈的空間,瞬息間竟無人能夠分辨出其劍招是攻是守。
最詭異的是,兩人極快無比的交手明明已有十多招,卻只聞或低沉、或尖銳的破空劍嘯,而不見絲毫兵器交擊之聲!
眾人先是齊齊面露疑惑,細細思索之後便即轉為濃濃驚駭。
兩劍若是交擊,不論輕重與否,絕不可能不髮絲毫聲響!場中如此情景,只能是二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在雙劍即將交擊的瞬間變招,避免了劍刃直接相觸······
眾人思忖,在如此迅捷無比的交手中,除非相互之間有著非同一般的默契,否則最多兩三招,交手雙方必然長劍相斫,絕無人能夠保證自己與對手的長劍一直不相觸擊。而場中二人之前僅有一兩面之緣,何談默契?雖然二人的劍刃遲早必然相交,但交手如今已近二十招,卻仍未現丁點兒劍斫之音,足見二人反應之快,變招之捷!
其實左冷禪、嶽不群並未刻意保持這般“無接觸交手”的狀態,兩人只是在對方甫一出招的瞬間,儘快撤換自己即將用老的劍招,精準的避開對方擊向自己薄弱處的攻擊,同時化作直擊對方破綻的新招罷了!
叮!···
終於,在第二十三招時,二人的長劍第一次相觸,並且很沒有默契的擊實。劍上勁氣反震的一瞬間,兩人身軀如遭電擊,不由地齊齊一震!而因為長劍的輕重差異,及劍招風格的迥然不同,這次交擊於左冷禪稍稍有利,其劍上雄渾的力道直接將嶽不群輕靈的長劍蕩了開去。但嶽不群的功力並非易於,同樣將左冷禪的長劍擊得微微一頓,劍速大減,嶽不群則毫不遲疑的趁機變招。好在華山劍術本就以輕靈迅捷見長,嶽不群反應也十分及時,總算沒有失了先手,落在下風。
對此,左冷禪並不意外,他很清楚,嶽不群要是如此輕易便落入下風,那也配不上他之前那般特別重視了。至少,透過剛剛的一次硬碰硬,左冷禪也粗略的感覺到,嶽不群的功力比他只稍遜了不到半籌。
叮···鐺···叮叮···叮叮叮···
一旦有了第一次兵刃相接,自然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輕重不一的交擊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密。但因兵刃交擊後反震之力頗大,需要及時卸力、換氣,兩人的出招速度不免稍稍慢了些。
如此一來,交手的兇險程度不僅未曾降低,反而成直線上升。畢竟,兵器沒有相交時只算是比拼雙方的招式精妙及應變能力,而此時每次劍刃相觸,也完全不同於兩人拿著大刀傻傻的對砍,劍招中雙方發力的角度、蓄勢出招的習慣、手臂手腕的旅力,以及灌注在劍上的真氣,都會影響劍器相觸後的結果,或是稍稍一頓,或是方向偏轉,或是直接反彈而回······
這已經是雙方綜合實力的比拼,“隨機應變”在此時尤為重要!
豐富的戰鬥經驗有助於預判對手的攻勢、力道,爐火純青的劍招能在危機下應對有方,但在二者之間充當連結橋樑的卻正是個人的反應能力,三者結合就是“隨機應變”。因此,高手決鬥或許激烈而短暫,但以全面性、複雜性而論,卻不亞於兩軍相爭,雙方在戰前的種種積累,包括整合自身實力、探查敵情、預先評估謀劃等等,以及戰時的種種手段,包括測敵、知敵、惑敵、誘敵、破敵、斃敵等等,都會影響到最後的勝負。
隨著交手時間漸長,二人都對敵我雙方的各種軟、硬實力瞭然於心。在力量上,左冷禪憑著身材壯碩,嵩山劍法雄渾霸道,功力高深的優勢,力氣比年紀小了他近十歲的嶽不群強出不少,算是硬實力;在技巧上,二人於各自門派的劍術上的造詣差不多,都極為接近招式變化自如的境界,算是不相伯仲;在速度上,華山武功向來以輕靈變化見長,嶽不群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