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的細節,過去只在有限的國家安全機構範圍內使用。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20世紀70年代啟動的美國航空航天局“地球資源衛星”(Landsat)專案,蒐集的是未加密的影象。影象是光電拍攝的,基本上也就是來自照相機。影象的其他型別還包括雷達影象和紅外影象。最初地球資源衛星提供的影象解析度最高也只能達到30米,也就是物體只有大小在30米以上才能被觀測到。2000年,解析度則達到了15米。地球資源衛星可以觀測185千米寬的地表,有助於完成諸如國土管理、環境監測和城市規劃之類的任務。地球資源衛星在1985年成為美國太空商業化努力的最初主要步驟之一。地球探測衛星公司(EOSAT)'1'被選定為地球資源衛星專案的運營商,顧客可以按“幅”購買地球資源衛星的影象。
表1:軍民兩用的太空技術
而新型的商用衛星允許顧客賦予衛星專門的任務,定購一張特殊時間特殊地點的光學影象。伊科諾斯(Ikonos)衛星發射後,2000年起,可以向客戶提供解析度約為1米的全色定製影象。當前這個衛星由GeoEye公司'1'所有並運營。如此精確的影象可以用於包括軍用在內的廣泛用途。GeoEye公司不是唯一的高解析度影象供應商'1'。2002年3月,另一家商業公司“數字地球”(DigitalGlobe)開始用自己的“快鳥”(Quickbird)衛星供應60厘米解析度的影象,這顆衛星是在前一年的10月發射的。2007年開始,解析度低於50厘米的影象將會投入商用。人們還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獲取免費的高解析度影象。這是一套融合了衛星和航空影象的地圖編輯軟體。影象質量如此之高,以至於引起印度、韓國和泰國等幾個國家的擔憂,2005年這些國家對其實用性提出質疑。這種實用性是好是壞?這個問題其實毫無意義,因為技術上早已經可行了。
聯合國已經利用商用影象來偵測和統計罌粟和古柯的種植面積。商用影象還用於改進在阿拉斯加狹窄山口中穿行的飛機的導航系統。這兩個例子當然都是對人們很有益處的。2001年,當被迫降的美軍EP3飛機停在海南島一個機場的停機坪上,落到中國人手中之時,幾乎實時的飛機影象就出現在了太空影象網站上。在關於歸還機組人員的緊張談判接近尾聲的時候,一些分析家提出僅僅因為影象能夠提供透明度就已經很有用了。另一些則主張這種透明度可能使問題很複雜—如果不是變得危險的話。兩用技術造成的困境遠遠不能用禁止相關硬體來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滲入了真實生活的實用領域。
一些兩用太空技術很容易被界定,如軍用火箭、發射臺、導彈和成功遂行太空飛行都建在基本相同的引數上。如果一個國家能製造導彈,她也肯定掌握製造航天發射工具的技術知識。這兩者之間主要的技術差異只是軌道、有效載荷以及導航系統而已。實際上最主要的差別不過是使用意圖罷了。遙感衛星提供的影象可以用來實現最大限度的輪作以增加產量或者為武器指引目標。導航衛星,諸如全球定位系統系統所使用的衛星,能讓民航飛機保持恰當的間距,當然也能引導精確制導武器。
其他一些技術在確定是否具有兩用可能方面要困難得多。1970年在與美國就擬議的反衛星武器條約談判時,蘇聯將太空梭列入美國的反衛星武器裝置清單之中。蘇聯認為太空梭可以接近一個在軌衛星,用機器臂將衛星從天空中摘下來,弄壞它或者將之帶回地球。美國對太空梭的看法則完全不同。這個例子表明了不同的潛在意圖角度所導致的兩難困境。
在確定意圖方面,零部件造成的問題可能比整體裝置還嚴重。軍用和商用航天系統使用同樣的電子裝置、計算機、光學裝置、推進系統和感測器部件。即使最終用途就是商用,也有一種觀點,也就是“軍事關鍵技術清單”中提出的觀點,稱,“在很多情況下,商用通訊衛星可以提高許多項太空技術能力,然後將被運用於所有的軍事太空系統”。如果這種觀點是正確的,那麼“控制”就得從最嚴格意義上理解,通常就是“禁止”的委婉說話。對兩用技術的四個主要領域進行簡要介紹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說明事情是多麼複雜。
通訊衛星
通訊衛星
所謂通訊衛星是繞地在軌飛行的、轉播無線電訊號的太空飛行器。訊號從地面的基站,也就是地面站,發到衛星的異頻雷達收發機上。這個電路裝置負責接收、調整和放大上行鏈路訊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