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了體現這種衝突的激烈性,也為了讓這種文化的衝突更加直觀,“性”似乎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也許多年以後,人們在總結中國電影史時,將此說成是“性電影史”。比如有人說《紅高粱》表現的是野合,《菊豆》表現的是亂倫,《大紅燈籠高高掛》表現的是性的專有權和性的共有權的爭奪。

這些無疑給張藝謀的事業帶來了阻滯。果然,當他正緊鑼密鼓地準備投拍《妻妾成群》時,傳來《菊豆》被禁的訊息。

幸運的是,這部電影是日資拍攝,日本投資商將電影拿到了海外。《菊豆》獲得1990年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十大華語片獎,同年還獲得法國第43屆戛納電影節首屆路易斯丒布努埃爾特別獎、西班牙第35屆瓦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金穗獎、觀眾評選最佳影片獎、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金雨果獎;1991年這部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

《菊豆》在國外獲得了這一連串的榮譽,因此有人戲說成“牆內開花牆外香”。

現在正在籌拍的《妻妾成群》,可能又會面臨這樣的尷尬局面,但張藝謀仍然很想把它拍成。

和此前一樣,張藝謀每拍一部影片,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將這個故事吃透。

《菊豆》被禁,實際上給張藝謀一個不妙的訊號,在他所表現的題材中,某些東西是一定要回避的。《妻妾成群》這樣一個名字雖然很能引起某些觀眾的認同,或者說對票房有著較強的號召力,可一旦出現在銀幕上,要想透過審查大概是一件難事。所以,他必須改掉這個片名。

到底用什麼片名?張藝謀反覆研讀小說,他注意到了小說開頭部分描寫陳家大院的裝飾時寫到的一件物品:紅燈籠。紅高粱、彩色染坊,現在又是紅燈籠,這實在是太好了。出於攝影師對色彩的特殊敏感,張藝謀的心中猛然一動。他找到了這部戲的基本色調,那就是有別於《黃土地》、《紅高粱》的紅色,它是一種大紅,一種今天人們稱為“中國紅”的大紅色。

紅燈籠一旦出現,張藝謀心中豁然了:紅色,就是這部影片的色彩基調。除了這個基調,張藝謀電影還需要一個形而上的載體。這個載體如果能夠和紅燈籠緊密地結合那是最好的。如果僅僅只是在畫面中掛一些紅燈籠,讓紅色成為影片基調的一種鋪染,那麼這個紅燈籠就顯得太生硬了。能不能使紅燈籠成為整部影片的一種必需?。 最好的txt下載網

牆內開花牆外香(2)

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出現,恰恰是對他們的前輩反正的結果。他們的前輩過於強調形而上,甚至長期被主題先行所桎梏。“第五代”導演一出來便大膽地強調形而下,力求在形式上取得突破,給人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形而下的刻意追求,既造就了他們也毀滅了他們。後來張藝謀電影常常被人批評為“大而空”,顯然就是指“形式大於內容”,在過於追求形而下的情形下,忽視或者削弱了形而上。

張藝謀之所以一定要找到紅燈籠,也就是要找整個形而下結構中的定型物。

張藝謀必須找到一種辦法,讓紅燈籠成為一種形式的符號。張藝謀極其自然地從皇室後宮有一個翻牌子制度,想到了點燈。用燈籠來代替皇帝所用的牌子。

想通了這一點,整部戲的條理也清楚了,整戲就是一部燈籠戲。戲的開頭就是點燈。戲的過程就是燈的點點滅滅,戲結尾了燈就封了。封燈實際很有符號意義,相當於古代皇帝將妃子打入冷宮。

點燈和封燈之間需要一些變化,既襯托顯示人物命運的發展,同時還能起到對劇情推波助瀾以及引導觀看的作用。所以,張藝謀設計了點燈到封燈的整個程式。

燈籠這一形象被確定並且豐滿之後,影片所講的整個故事,和原來蘇童的故事就有了相當的距離。

在蘇童的故事中,有關頌蓮嫁入陳府之前還有大段的描寫。張藝謀突然覺得,既然以點燈開頭,這段描述就沒有太大必要。

張藝謀心目中有了第一個鏡頭:一頂小轎將頌蓮抬進門。儘管是大戶人家娶親,畢竟娶的是第4房姨太太,不可能太鋪張,這是中國傳統,所以只能是一頂二人小轎,甚至不能有喧天的鑼鼓和震天的爆竹。對於一場婚禮來說,這顯得有些冷清,但這種冷清的開頭與轟轟烈烈的中段以及悲劇的結尾,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對於強化主題有著極好的作用。

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頌蓮被抬進的那扇門。這個故事有點皇帝后宮戲的味道,所以,這道門絕對不能是普通的門。可劇中人畢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