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血出如注,寫這封3張紙的血書,他在手指上共捅了3次……從那時候起,我就在心裡發誓,再不使他流血,不管他心靈上的還是軀體上的。說實話,為了表達堅定的信念和赤誠的愛情,我一直認為血書這種形式不一定有必要,尤其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本身的自信和能力就足夠了。所以當他向我索要血書時,我很理解地還給了他。但他要我燒掉14年間全部的信件時,我卻痛苦了。

肖華在回憶錄中並沒有說明張藝謀為什麼要寫這封血書。從時間上看,1972年肖華已經是工人了。這是否說明此時他們的感情出現過一次危機?有沒有一種可能,比如肖華的家裡堅決不同意女兒和張藝謀戀愛,張藝謀在爭取肖家無望的情況下用血書來挽回肖華?

血書的事不必去探究,但另一件事就更浪漫了。

有一天,張藝謀騎車到興平看望肖華。肖華非常高興,同時又覺得有些突然,因為通常情況下都是她去看他。當宿舍裡只有他們兩人的時候,他從揹包裡拿出一大本影集遞給她:“這是送給你的生日禮物。”

肖華接過來一看,這本影集是她從小到大各個時期的照片,每張照片下面都用規格統一、色彩各異的彩條紙標著時間和地點,影集的每一頁上都有一兩個可愛的小動物插圖,有小貓、小鹿、小猴、小斑馬、熊貓等,其中貓最多,佔了1/3。那是因為張藝謀曾把肖華比做貓,說她說話的聲音和對待人的性情就像貓一樣溫順。正因為如此,他成了一個愛貓的男人。

整本影集中,這些還不是最特別的,最特別之處在扉頁的右下角貼著3枚精美的郵票,呈品字形,每張郵票上都有一隻憨態可掬的貓,模樣極其可愛。看到這些郵票時,肖華有些奇怪,這些可愛的貓郵票自己怎麼沒見過?再仔細看,發現這3枚郵票的面值也極其奇怪,最上面那枚是21分,下面兩枚分別是11分和14分。以她對郵票的瞭解,中國當時的郵票面值最小的是4分,其次是8分,往後有10分、20分以及50分等,除了4分和8分票屬於分票,其餘的都屬於角票,根本沒有過分票和角票一起的,更沒有11分票、14分票這樣怪異的數字。

張藝謀早就知道肖華不一定能完全明白自己的用意,多少有些得意地笑著說:“21是你過了這個生日就是21歲了,11和14是你生日的月日。”

她這才明白:這3張郵票原來不是真的郵票,而是張藝謀“製造”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他為“第五代”立軍令狀(1)

廣西電影製片廠籌建於1958年,最初稱南寧電影製片廠,建成後易名為廣西電影製片廠。由於技術實力和經濟實力均不足,廣西電影製片廠的廠名使用的時間並不長,1960年進行了改組,僅僅保留一個新聞紀錄片攝製組,廠名也隨之改為廣西電影攝製組。14年後,為了應對國內新聞簡報的大量需求,或者說應對政治宣傳的需要,這間製片廠開始發展,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建,組成了廣西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74年又改名為廣西電影譯製片廠。當時考慮主要從事電影的譯製工作。可是,當年電影進口非常少,絕大多數譯製工作均由北京、上海等大廠承擔,廣西廠接到的任務極少。

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另想辦法,從1975年開始籌資###故事片。不過由這些名稱的變化可以看出,這是一間沒什麼實力的製片廠,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小廠,由於資金以及人才的缺乏,數度面臨生死存亡。

“文革”結束,接著改革開放,文化事業得到較大發展,尤其是電影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各省紛紛籌建自己的電影廠。廣西方面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於1978年11月得到國務院批准,成為以生產電影故事片為主的電影廠,正式定名為廣西電影製片廠,1980年正式掛牌運營。

張藝謀這批人到達之前,廣西廠雖然也曾拍了幾部故事片,可真正有影響的幾乎沒有。

1982年秋天,廣西電影製片廠以極大的熱忱迎來了張藝謀、張軍釗、蕭風、何群等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或許懷有被髮配“戍邊”的心情,可廣西廠卻認為他們得到了寶貝,一下子有了兵強馬壯的感覺。

早在張藝謀他們到來之前,廣西廠便已經立下雄心壯志,要拍出有影響的電影,他們弄了一個本子叫《凝視》,特從北京廠請來了一位導演。這位導演快50歲了,還在北影排隊,根本輪不上獨立執導的機會。用張藝謀的話說:“那個導演由於長時間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精神上的創傷極深,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