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潛艇的偉大理念,因此工作人員對於潛艇的未來發展不做懷疑,本著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原則,給了霍蘭一筆路費,送他一家去了上海。
就這樣,霍蘭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去了美國,而是帶著他的潛艇設計圖紙到了中國,正趕上李衛國成立潛艇科研工作組,霍蘭便加入了。
李衛國得知霍蘭被拐到了上海,當時可是相當的高興。立刻召見了霍蘭,並看了他的設計圖紙。
霍蘭設計的潛艇,從第一艘開始就是現代潛艇的雛形了,歷史上之所以到了80年代後期才製造出來,主要是因為歐美的大型蓄電池發展緩慢,無法給霍蘭潛艇的電動機提供強大電能,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霍蘭沒有背景,窮人一枚,也沒錢製造潛艇。
但這一切在李衛國面前就不是問題了,因為他一來不差錢。可以給霍蘭大筆研製經費,二來蓄電池這玩意在後世連小學生都會製作,李衛國更是不在話下,大型蓄電池組對他而言同樣不是什麼難題。
於是,李衛國找來巴尼特等化工專家,給他們講解了鉛酸蓄電池原理,讓他們著手開始研製潛艇用大型鉛酸蓄電池組。
對於巴尼特等化工專家們來說,很多東西只要一個靈感提醒他們就會製造出來,而大型鉛酸蓄電池組並不是難題。對他們而言開始不知道時難如登天,可是一經李衛國提醒和講解,瞬間變成小兒科問題了,於是霍蘭的潛艇用大型鉛酸蓄電池組很快便研製成功了。
而霍蘭也得以施展抱負。親自主持建造他親手設計的霍蘭一號潛艇了。
時隔三個月時間,當李衛國再次蒞臨潛艇工廠時,一艘80噸的小潛艇已經完工了,霍蘭正組織人手對其進行潛水實驗。
霍蘭屁顛屁顛的跑到李衛國跟前。恭敬的說道:“我尊敬的王,您來的正是時候,請您看看我設計的潛艇。她已經具備作戰能力了!”
李衛國一聽頓時變得興奮起來,問道:“當真?你的這艘小潛艇可以炸沉英國人的戰艦嗎?”
霍蘭有些哭笑,要知道他也是英國人,對於李衛國這麼問有些不適應。
不過霍蘭不在意這些,他是個科學家,無國籍無國界,戰爭的事情跟他無關,他只關心他的科研成果,誰在這方面幫他,他就為誰賣命,其他的事情絕不關心。
“是這樣的,我尊敬的王。”霍蘭整理了一下思路,續道:“這艘潛艇可以攜帶兩枚水鐳,將水鐳佈設在敵艦經過的航道上,便可以將敵艦擊沉。如果您要用這艘潛艇參加海戰的話,恐怕就變成自殺式襲擊了。”
自殺式襲擊?你還is呢!
李衛國問道:“為何是自殺式襲擊?”
霍蘭說道:“我測試了一下水鐳的威力,目前潛艇的外殼在五米距離內都會被直接炸破,如果用潛艇去攻擊敵艦的話,等於是同歸於盡,因為潛艇根本來不及退到安全地方。”
李衛國瞬間懂了,水鐳不是魚鐳,需要靠人力去控制撞擊戰艦,顯然是同歸於盡的結果了。
“這簡單,將水鐳改為魚鐳不就行啦!”
“魚鐳?那是什麼東西?”
“你連魚鐳都不知道?”
剛說完,李衛國就後悔了,因為他發現周圍的所有科研人員,包括陪同他一起來的沈葆楨等人都是一頭霧水,明顯都不知道。
難道魚鐳這東西都沒有發明出來?冒死也沒見過英法軍艦上有魚鐳發射裝置,恐怕還真是沒有被髮明出來。
對於這個魚鐳,李衛國還真不太清楚,畢竟後世的他可不會天天跟魚鐳打交道,不知道也是可以原諒的。
事實上,魚鐳還真沒有研製出來,不過魚鐳的祖先卻已經有人研製出來了,而且就在去年。
1864年,奧匈帝國海軍的魯鐸艦長把發動機裝在撐杆雷上,利用高壓容器中的壓縮空氣推動發動機活塞工作,帶動螺旋槳使雷體在水中艇行攻擊敵艦。但由於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靈,魯鐸的發明未能被奧匈帝國海軍採納,沒有投入使用。
而歷史上的1866,才有英國人懷特,在借鑑了魯鐸的發明後,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透過液壓閥操縱魚鐳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鐳的航行深度。當時魚鐳的航速僅10公里每小時,射程不到一公里,尚無控制魚鐳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 “魚鐳”,並根據懷特的名字(意譯為 “白色”)而命名為 “白頭魚鐳”。
如今既然真正的魚鐳還沒有出現,那麼李衛國就高興了,因為他又可以當一把偉大的發明先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