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使多數同事覺得小曼是一個不計較名利得失、盡職盡責的人。

小曼真的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嗎?不一定。世上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完全不在乎個人的利益得失,不計較名利地位,只是有些人,當你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時,看不到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會覺得他們不在乎。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行動是心裡想法的流露,距離近了,你的一言一行必然會露出心中最真實的想法。相對於別人而言,這些想法則是一種威脅,是不被人喜歡的東西,他們會因此只看到你的瑕疵、缺點、劣勢。相反,距離遠了,這些本能的自私便會隱藏於自身,相對於對方而言,你呈現給他們的則是完美、高尚、美好的一面。

世界管理權威吉姆·柯林斯曾說:“無論狐狸想用什麼樣的辦法來謀害刺蝟,刺蝟只需要縮起來,狐狸便無計可施。”由此可以說明,一個人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與周遭的環境和人保持適當的距離,那麼無論到什麼時候,你都會掌握影響他人為自己做事情的主動權。

√影響力智慧

行動是心裡想法的流露,距離近了,你的一言一行必然會露出心中本能的東西,這是一種不被人喜歡的東西,他人會因此只看到你的瑕疵、缺點、劣勢。相反,距離遠了,這些本能的東西便會隱藏於自身,你呈現給他人的便是完美、高尚、美好的一面。

心離得太遠時,要學會“緩處理”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領地”,只有當你真正走近了,關係才會更好,也更易於施加影響。離遠了,關係便在無形中生疏了,也便不容易施加影響。

——心理學物語

兩個人發生矛盾,吵架的時候,為什麼總會大聲地嚷嚷?當兩個人相知、相戀的時候,為什麼總會竊竊私語?

兩個有矛盾的人,在路上看見對方時,為什麼遠遠地便會繞道而行,避開對方?兩個好朋友,在街上看見對方時,為什麼相隔很遠還會叫對方的名字,寒暄一會兒?

……

對此,心理學上認為,這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在發揮作用。因為,兩個人鬧矛盾吵架或者成為敵人的時候,心理距離相對較遠的狀態;兩人相知、相戀或者成為知己的時候,心理距離會相對較近的狀態。而心理距離處在較遠的時候,便會不由自主地大喊或者不想見到對方;心理距離較近的時候,便會自然而然地小聲耳語或者想與對方進一步地接觸。

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現象,給人們最大的啟示是,欲影響人首先要走近對方。也許有人會說:“走近對方還不容易,只要跟住對方的身影便可以。”但事實上此走近非彼走近,也就是說此走近對方是心靈的走近,要心與心的近距離接觸。

心理學家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領地’,只有當你真正走近了,關係才會更好;離遠了,關係便在無形中生疏了,也就不容易施加影響。”試想一下,一個和你矛盾重重且凡事都會提防你的人,會接受你的意見、觀點、建議和為你做事情嗎?顯然不會。相反,一個和你親密無間,甚至把你視為知己、死黨、哥們兒的人,你向他提出什麼請求或者拜託他辦事情,他會拒絕嗎?一定不會。

生活中與朋友發生矛盾,與老闆想法不統一,與妻子吵架,與同事觀點相悖,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後,心理距離便會漸遠,怎麼辦?要學會冷靜地緩處理,等各自的心理距離回縮了,再有話好好兒說,效果往往會更好。簡單說就是“緩一緩能夠有效地縮短心理距離”,也更利於影響他人。對此,身為父親的王泰曾有如下經歷:

王泰的兒子非常淘氣,可以說,他兒子在他們小區中是出了名的淘氣大王,妻子經常向他抱怨。今天鄰居找來說,兒子欺負他家的孩子;明天,樓下的房主找來,說兒子在家總是跳個不停,吵得樓下老人中午不能睡午覺;過兩天居委會的大媽又找來說:“居委會的玻璃讓兒子用足球打碎了。”最讓她頭疼的是,兒子竟然還迷上了遊戲廳,放學後經常不回家,罵了他也打了他,想好好兒地教訓他,結果這不僅沒能改變兒子的不良的習慣,反而讓他更加不聽話。

王泰沒有像妻子那樣批評兒子。在一個星期天,當他看見兒子正要抱著足球出去的時候,他忽然叫住兒子說:“兒子,今天你們踢球帶上爸爸吧!”兒子高興地說:“好啊!”那一天他陪兒子踢了球,玩了遊戲,上了網……到了晚上父子倆一同往家裡面走,兒子邊走邊說:“老爸就是好,哪兒像媽媽就知道批評我,不讓我玩這個,不讓我玩那個。”王泰笑了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