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不少用現代人的話說的“休閒度假村”。那些古式“休閒度假村”講究的是有山有水有亭有橋,與院庭之外的蘇州景物要一致,所以漸成蘇州園林雛型。後來蘇州文人墨客多了,且雅興和修養不斷提升,於是園林的審美情趣和美學思想被越來越多地滲入其中,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蘇州園林無論大小,總是熔建築、文學、書畫、雕刻和工藝於一爐,結合著疊石、治水、花木、裝飾等要素,為我們的中華民族留下彌足珍貴的瑰寶。
真正意義上的蘇州園林建築史是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的,那時建有姑蘇臺、館娃宮、長洲苑等。東晉以後,佛道寺觀、私家園林更是陸續興起,如闢疆園、雲巖寺、普明禪寺、保聖寺、玄妙觀、紫金庵、滄浪亭、獅子林等。明清時代,蘇州的私家園林更是蔚然成風,約有500餘處。有錢人和那些文人墨客皆以修造園林為驕傲,有點兒像今天的富人置地蓋莊園一般。那個時代朝廷裡做大官的人也十分傾心到蘇州城裡捐錢修建園林,以標榜自己的顯赫地位和德性。如明代王獻臣的拙政園、徐泰時的留園、甫裡許自昌的梅花墅,清代宋宗元的網師園、顧文彬的怡園,都是非常著名的園林。
蘇州園林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它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到晚清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汲取了蘇州園林的“寫意”手法。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又是它的一大特點,可賞、可遊、可居。這樣的建築,是人口密集、企盼朝夕與大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又想獨處一地、不被外界所紛擾的有錢人和文人雅士所尋求的那種城市生活方式而形成的。蘇州地處江南水鄉,又是吳越之後的幾朝皇城,非常適合上面這些人在這樣的地方居住,所以其興建園林之風常盛不衰,一家比一家精巧美觀,形成了諸多千古傳世的傑作。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體現在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那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等,無不彰顯其主人的審美情趣與處世之道。也許因為蘇州園林的美太讓人留連忘返,也許它的美妙不可盡言,所以才滋生了唐伯虎這樣的*才子。其實蘇州園林的精緻與淡雅,不僅能造就浪漫,也能鑄就鐵骨,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便是其中一位。被稱為“中華七十二偉人”之一的顧炎武,其故居在崑山千燈鎮,也是一座具有明清代表性的中小型園林,佔地60畝,分宅區、亭林祠和花木園林區。故居和園林融為一體,朝東座西,有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牆門、門廳、轎廳、正廳和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線的膳房、讀書樓、後花園。顧宅在千燈小鎮獨佔天地,人稱“顧半街”,也就是說他顧家在千燈鎮佔了半條街。就在這樣的鄉下小園林裡,誕生了一位高聲吶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啟蒙思想家。
第26章園林、園區、圓融……(2)
在蘇州的諸多園林中,千燈小鎮的“顧半街”實在排不上號,可見蘇州古城內的那些氣派豪華、雅緻精美、人見人愛的大園林是何等的輝煌絢麗!
蘇州的園林如畫、似謎、勝仙境。
蘇州園林裡傳出的聲音,有讀書聲,有教誨聲,有議天下大事聲,有碎言細語的閨怨聲,有棋盤桌牌聲……那聲聲語語滲透了文與雅、恬與淡。
園林帶給我們的視覺感觀是精美與雅緻的風物。
園林帶給我們的思想意識是深邃與完美的文化。
在吳江名鎮同裡有兩座園林讓我久久回味:一座具有200年曆史的“退思園”,另一座是當代建就的“靜思園”。
先說“退思園”和它的深義。
吳江同裡這個名字的來歷也很有味道。身處蘇州腹地的同裡,自古就是“民豐物阜,商販駢集,百工之事咸興,園池亭榭,聲伎歌舞,冠絕一時”的一方富土,故名曰“富土”。宋、元、明三朝,同裡均為吳中巨鎮。宋代有閒情逸致之官人,說富土太招人,乾脆將其拆之:富字上去一點,中橫斷,故而“富土”成了現在的“同裡”。
不管如何拆“富”,同裡依然富甲吳中。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想進同裡一般還必須透過舟楫方可。四面環水的富甲之地,成了富紳避亂的好去處、各業勞動人民謀生髮展的寶地,當然也有朝廷落職、退休之官到此安家隱居。同裡便在這種情形下越發興旺昌盛,出了一個狀元,42名進士和90多個舉人。讀書人和官人一多,小鎮就更加繁榮富強。同裡距蘇州古城只三四十里路,落戶此地的有錢人和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