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甬道盡頭的“豐富內容”後,劉宇浩實在忍不住暗暗罵了一句。
百米外的甬道盡頭向右五十米處,壓根沒有劉宇浩想象中精美的壁畫,更沒有令人垂涎三尺的青銅、玉器,也沒有可以解密“墓主人”真實身份的棺槨。
出現在劉宇浩眼前的居然是一個大到讓他咂舌的“作坊”。
是的,那就是一個大作坊。
第1213章 真相大白
斧、削、錛、牛油和黃蠟、大、小風箱和山西陽城所出坩堝。。。。。。
作坊內的物件雖然已經腐朽,但也有許多仍保留著最初的原貌,劉宇浩一件一件看過去,眼睛珠子差點沒瞪出來掉到地上。
“這。。。。。。這是地下黑工廠嗎?”
劉宇浩哭笑不得的腹誹了一句,那些工具雖然距今四五百年,可全部放在一起,劉宇浩還是知道它們到底是幹嘛用的。
楊木桴炭、光砂和玉田砂乃磨料用途,磚、石灰等用於築爐,黃砂用來製作模坯,坩堝的用途就更簡單了,直到現在還有不少手工作坊在利用坩堝鑄造大型器物。
由此,劉宇浩推斷,墓中裡的那些器具組成在一起,其實就是一個失蠟鑄造作坊。
失蠟法,又稱脫蠟法,也稱“熔模法”,是一種鑄造方法。
在現代的精密鑄造中失蠟法稱為熔模精密鑄造,古代在青銅鑄造上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方法,其技術原理起源於焚失法。
失蠟法的做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範。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溶液,以便鑄成器物。
現代熔模鑄造,鑄件重量一般不超過五十公斤,但古代卻用失蠟法鑄造大型器物。
《天工開物·冶鑄篇》有這麼一篇記載,“凡造萬鈞鍾與鑄鼎法同。掘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