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措不及防之下,頓時身體一個側歪,這下他再也沒有辦法揮槍掃箭,一時間身體連中無數石、箭,腦漿迸流,人馬皆死於峴山之內;壽止三十七歲。
呂公見狀大喜過望,即刻命弓弩手連射隨之趕來的一千馬兵。同時命人放起連珠號炮,報告佳訊。
城中見到訊號,黃祖、蒯越、蔡瑁立刻分頭引兵殺出。
江東諸軍此時已經得到‘那逃回來的、隨孫堅出擊的一千馬兵’傳回來的訊息,說孫堅死了;因為這些騎兵是在跑回來的途中‘亂糟糟在營中亂喊’傳回來的訊息,因此這個訊息沒有得到有效的保密,鬧得全營皆知。一時間營中大亂。
黃蓋正感到痛心疾首,忽聽得襄陽方向喊聲震天,怒恨交織之下,便引本部軍馬殺來,不想正迎著黃祖……二人戰了約四五十合,黃蓋一鞭打掉黃祖兵器,生擒了黃祖。不過襄陽方向是數路大軍齊出,孫堅營寨在大亂之下不久以後就被攻破了。
程普不得已之下,保著孫策,一路尋找出路,正遇到乘勝追擊的呂公。程普縱馬向前,戰不到十餘合,一矛刺呂公於馬下。
兩軍這番大戰,一直殺到天明,才各自收兵。
劉表軍自回襄陽城。孫策軍則是回到漢水,此時他才知道父親不僅被亂箭射死,屍首也已經被劉表軍士扛抬入城去了,不由得放聲大哭。眾軍俱號泣。
孫策痛徹心扉道:“父親的屍首在城裡,我有何面目回見江東父老!”
黃蓋聞言說道:“我今活捉黃祖在此,可遣一人入城講和,用黃祖去換主公屍首。”他話音剛落,軍吏桓階出列道:“我與劉表有舊,願入城為使。”
孫策擦淚許之。桓階於是入城見劉表,具說其事。
劉表嘆道:“文臺(孫堅的字)屍首、我已用棺木盛貯在此。你們可速放回黃祖,兩家各罷兵,再休侵犯。”
桓階拜謝欲行,階下蒯良忽然出列道:“不可!不可!今江東諸軍片甲不回,正是斬草除根之時。還請主公先斬桓階,然後用計。”
劉表聞言有些猶豫。
蒯良見狀苦勸道:“今孫堅已喪,其子皆幼。乘此虛弱之時,火速進軍,江東一鼓可得。若歸還屍首,兩家罷兵,容其養成氣候,孫家必成荊州大患。”
劉表搖頭道:“我的大將黃祖還在對方營中,安忍棄之?”
蒯良不以為然道:“舍一無謀黃祖而取江東,有何不可?”
劉表聞言有些不悅道:“我與黃祖乃心腹之交,若因利而舍之,今後誰還肯替我賣命?”遂命人送桓階回營,相約以孫堅屍首換取黃祖。
桓階回報孫策,孫策便用黃祖迎回靈柩,罷戰回江東,葬父於曲阿;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不在話下。
董卓在長安,聽說孫堅死了,心中大悅,對左右大笑道:“孫堅一死……我除卻一心腹之患……哈哈哈!”笑畢,問兩旁眾人:“孫堅其子年幾何?”
周圍熟知的人答道:“年十七歲。”
董卓聽說對方如此年幼,便不以為意。自此愈加驕橫,自號為“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封弟董晃為左將軍、鄠侯,侄董璜為侍中,總領禁軍。董氏宗族,不問長幼,皆封列侯。
高軻在漢中聽聞袁紹、公孫瓚、孫堅、劉表、袁術的齷齪事,心中大恨,怒摔杯盞。恰好此時‘被高軻任命為將軍府長史和軍師的荀彧、荀攸’聯袂前來……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嘴,所謂‘將軍府’長史,看似沒有漢中郡守之類的官職、俸祿高,但是卻是歸屬於高軻直屬的領導班子,在以高軻為主的轄區內,就彷彿是‘中央政府的官員’一樣,而‘那些漢中郡守之類的官職’則是相當於地方大員。
當然‘以高軻這個雜號將軍的職稱’是沒有權利‘開府建制’的,漢朝‘具備開府、自己組建領導班底的’只有丞相、太尉、大將軍這些人才可以,不過以目前漢朝這情形,誰還管這套?各地諸侯全都是各自開府的。
荀彧和荀攸聞聽屋內聲音,便問左右侍從,“將軍為何發怒?”
侍從答道:“我也不知,將軍看到有人送來的‘各地諸侯的近期奏報’後,就突然發火了。”
荀彧聞言避退侍從,和荀攸來到屋內。高軻內心正火……他自打進入三國來,本來最初是想要‘作為一個局外人’來看待這個世界的,然而隨著他越多的深入,越多與三國內的人物打交道,他越來越發現他無法置身事外;畢竟人是有感情的,一個人不可能一直繃著臉、獨善其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