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師三國(四三)

期間衛弘盡出家財,幫曹操置辦衣甲旗幡。四方忠義之士,聞曹操起事,素知此人乃刺董義士,於是前來送糧食者,不計其數,曹操俱都一一親自接見。

此時袁紹已經得到曹操的矯詔,便聚集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曹操有了袁紹這面四世三公的大旗,便作檄文傳達諸郡。檄文曰:“袁紹與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遠路前來會盟。

高軻也得到了曹操的檄文,本想前來與曹操、袁紹會和,誰知此事被董卓知曉,董卓唯恐高軻、馬騰聯合‘從漢中、西涼出兵’斷其後路,遂與匈奴達成協議,引匈奴兵南下掣肘高軻與‘他當上相國後、想要拉攏、賜予西涼太守之位的馬騰’,此行為一時間引起天下震動、人神共憤。

有了董卓的這層掣肘,高軻不得不回信‘正在陳留附近厲兵秣馬’的曹操與袁紹,言‘馬太守’在西涼腹地,被匈奴所阻,恐怕無法前來會盟了。他漢中雖有波及,但並非無法前來,只是需要做些防範準備,因此他會晚些來會盟,讓諸位諸侯到達後先行攻董。

袁紹與曹操得到‘高軻的傳信’後皆面面相覷,沒想到這會盟還沒開始進行呢,各路諸侯還在路上,他們就被董卓先來了個下馬威,一下破去兩路大軍,而且還是最精銳的幾路大軍之一,畢竟西涼鐵騎的威名天下公知。

兩人本以為事情到此也就為止了,誰知董卓引匈奴南下還不算完,竟然又發聖旨將袁紹、曹操等輩皆斥為反賊,如此‘被他囚禁的國師孔鉉’的國師狀態便無法加持到袁紹等人身上。

一時間袁紹等兵皆成為了禿頭兵。無法像西涼兵那樣陣型有加層、防禦增強、且對迷亂有一定的抵抗效果,正在行路的各路諸侯也感到了這種狀態的流失,一時間軍中士氣大減。

好在曹操和袁紹隨即就整頓了策略,封‘遠在千里之外的高軻’為這次會盟的總軍師,高軻也欣然應諾,這才將‘整個聯軍計程車氣’都挽回了過來。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前來會盟;這裡屬他的路途最遠,因此上路也最快。不想在路經德州平原縣時。正行之間,忽然遙見桑樹叢中,現出一面黃旗,隨著這面旗幟的興起,忽有數騎出林來迎。

&nb

sp;公孫瓚視之,乃是‘與他一同拜在盧植門下’的同門兄弟劉玄德也。便問道:“賢弟何故在此?”

劉玄德拱手道:“舊日蒙兄保劉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特來奉候,還請兄長入城歇馬。”

公孫瓚指著關、張二人問道:“這二位壯士是何人也?”

“此關羽、張飛,備之結義兄弟也。”

“可是同破黃巾的關羽、張飛?”

劉備點頭道:“嗯備破黃巾,全靠此二人之力。”

公孫瓚又問道:“賢弟的這二位義弟現居何職?”

劉備聞言有些愧疚道:“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

公孫瓚聞言感嘆道:“如此可謂埋沒英雄!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

玄德聞言大喜道:“願往。”

待公孫瓚大軍先行一步後,張飛對劉備埋怨道:“當時若容我殺了董卓那奸賊,哪能有今日之事。”

關羽見他大哥一臉羞慚,知道他是為自己二人跟隨他多年還無一官半職心中愧疚,便打斷張飛的話道:“事已至此,還提那些作甚?趕快收拾行李前去會盟。”

於是玄德、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前來,曹操聞之親自出營會見。

不久以後,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