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火速入京救駕。時值三邊總督洪承疇籌糧出外,錢士升遂召集諸將訓話,言辭頗輕慢,多有侮辱之語,且無一錢一帛犒賞。眾將憤然,以為朝廷苛待功臣,旋即鼓譟作亂,引發諸軍譁變,舉兵攻入天津城內,肆意縱火劫掠,天津巡撫杜三策被害。
十月初三,洪承疇聞訊趕回天津,企圖彈壓兵變,然而為時已晚。天津各路官軍之亂事未定,奴酋黃臺吉親率女真精騎並關寧叛軍,合計兩萬餘人,已於初四日午後,長途奔襲至天津城下。
因事發倉促,數萬勤王官軍全然無備,遂不戰而潰,天津衛旋即陷落。三邊總督洪承疇率標營親衛從亂軍中殺出,先逃至靜海縣,被縣令拒之門外,又逃奔滄州,戰馬力竭,於途中為關寧叛將吳襄俘獲。
至此,畿輔兩路官軍皆潰散,殘兵十不存一,建奴前鋒已入河間府,京師遂成孤城,軍民盡皆震恐……
406。第406章 、新的穿越還在繼續
第九十七章、新的穿越還在繼續
崇禎五年十月初九,京師,紫禁城,內閣班房
伴隨著“啪嗒”一聲響,一封剛剛送來的兵部塘報,被人重重地丟在了地板上。緊接著,又是“乓啷”一聲,一隻花鳥圖樣的彩釉茶碗被狠狠砸到了牆壁上,隨即跌落下來,碎成了一地瓷片。
“……蠢物!錢抑之這蠢物誤國啊!都到了這個時候,還擺什麼閣臣的譜?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
得知了天津之變的始末後,這些日子以來主持朝局的內閣首輔溫體仁當即就氣了一個倒仰,渾身都在抽搐發抖,恨不能把那個激起兵變,搞垮了京師附近最後一支勤王大軍的次輔錢士升,給揪出來暴打一頓。在溫體仁的身旁,另兩位閣臣王應熊、吳宗達也是連聲附和,破口痛罵眼下不知逃亡何處的次輔錢士升。而坐在班房另一側的何吾騶,則是低頭撥弄著自己腰間的玉佩,貌似一副沉思的模樣。
看著何吾騶到得此時依然死不認錯,也沒有半分和衷共濟的意思,溫體仁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都想抽他一耳光,把他狠狠地打醒:都落到這等生死境地了,爾等東林黨人居然還在一心想著拆臺內鬥不成?
——在後世的正史上,溫體仁這個明末首輔,乃是被歸為奸臣一流的。蓋因其一貫持反對東林黨的態度,在位之時始終與東林黨為敵,屢屢提議增加江南商稅、降低北方田賦,一心跟東林黨對著幹。雖然在滿朝東林黨的拼死阻撓之下,溫體仁的這些舉措都沒辦成,但也足以讓江南的縉紳士子恨得咬牙切齒了。
於是,在溫體仁鬥倒東林魁首周延儒,奪取首輔寶座之後,東林黨人就不停地把各種屎盆子往溫體仁的腦袋上扣去,甚至拿溫體仁的姓氏作文章,將“溫”與“瘟”聯絡起來,用盡了各種低階下作的手段。
比如說,為阻止溫體仁當首輔,刑科給事中黃紹傑甚至公然對皇帝聲稱:自從溫體仁進入內閣以來,沒有一年不旱,沒有一天太陽不昏暗,沒有一地不受災,沒有一處不出現盜匪。因此,溫體仁是一個不吉不利之人,應該讓其辭職。而作為文人政爭必殺技的民謠,也開始對溫體仁進行“歌頌”,對溫體仁及其政治盟友破口大罵:內閣翻成妓館,烏歸王巴篾片,總是遭瘟(溫)。這首民謠以姓氏和籍貫為影射,“烏歸”即烏龜,指的是烏程籍的首輔溫體仁;“王巴”即王八,指的是內閣輔臣四川巴縣人王應熊;“篾片”的意思是那些陪人唸書、下棋、畫畫等幫閒的人,類似於現在的三陪,這裡用來指另一位內閣輔臣吳宗達。
——溫體仁、王應熊、吳宗達三位閣臣的關係不錯,在政治立場上也都是東林黨人的死敵,因此東林黨人把他們罵作是烏龜、王八和三陪,內閣也因為有這三個人,而被天下文人諷刺為妓館。
但實事求是地說,跟崇禎年間的其他幾位首輔相比,溫體仁的人品和才能,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首先,溫體仁精明幹練,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內閣政務繁忙,刑名錢糧,頭緒繁多。每遇到複雜的難題,眾位輔臣都皺起眉頭面面相覷,只有溫體仁一目瞭然,從來不出現錯誤和駁改,因此內閣其他的輔臣都很佩服他的敏練。其次,溫體仁十分清廉,京中的宅子還是皇帝賞賜給他的,除此之外,便是再無餘財,從不肯收受絲毫賄賂。比起前任周延儒首輔宰執天下四年,就積累下的驚人家產相比,溫體仁這個首輔可真是大明開國以來最清廉的宰相了,甚至可以與嘉靖年間著名的清官海瑞相提並論。就連對他恨之入骨的東林黨人也不得不承認,溫體仁“苞苴(意為賄賂)不及門”。
把這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