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五角大樓就一直在推測蘇聯的核武庫會在什麼時候被耗盡。但是,隨著大不列顛和小亞細亞相繼淪為輻射廢土,以及一朵又一朵蘑菇雲在北非的土地上相繼盛開,蘇聯人已經在戰場上至少丟出了五十顆原子彈,卻依然沒有庫存告罄的任何跡象。
這讓美國方面實在是不寒而慄——在三戰之中若是沒有足夠的核彈,那簡直就跟束手待斃沒啥差別。
就好像火器終結了冷兵器,機槍終結了騎兵一樣,隨著原子彈這種大殺器在戰場上被廣泛使用,原有的戰爭模式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世界各國的傳統軍事家們紛紛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無論怎樣排兵佈陣,無論怎樣據險死守,只要一枚原子彈丟下來,就統統化為齏粉和塵埃!
實事求是地說,在兩個月內葬送了上百萬盟軍的艾森豪威爾上將,其戰術部署和應對措施都不算拙劣,即使稱不上驚才絕豔,至少也是中規中矩……但在原子彈的蘑菇雲下,這一切的籌謀盡是枉然!
唉!原子彈!原子彈!蘇聯人把原子彈像放煙花一樣到處亂丟!而我們手裡已經連一枚原子彈都沒有了!
前不久,杜魯門剛剛巡視過橡樹嶺工廠,然後得知不管那邊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再怎麼加班加點,下一批原子彈也要到明年二月初才能出廠完工。而在此之前,合眾國只能繼續忍受蘇聯人到處“種太陽”……
※※※※※※※※※※※※※※※※※※※※※※※※
想到這裡,杜魯門總統只得嘆了口氣,轉身從桌上拿起一封信——由量子科學泰斗愛因斯坦草擬,普林斯頓大學和普林斯頓高階研究所二十多位專家聯名簽署的《關於限制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議書》。
因為涉及到這麼多學術界的大拿,所以這封信昨天剛寫好,今天就走特殊途徑出現在了杜魯門總統的案頭,那一行行悲天憫人的字句,看得杜魯門是心有慼慼,深有同感——可惜已經太晚了,說什麼都沒用了
雖然杜魯門還是同意公開發表了這份倡議書,但他同意很清楚,這肯定沒有什麼卵用。就算愛因斯坦是原子彈理論的開創者又如何?就算他懊悔當初從事的量子科研,說什麼“早知如此,我寧可當個修表匠”又怎樣?科學固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是有國界的,以美國科學家的名義提出的限制使用核武器協議,不要說在戰爭時期,就算是在和平時期,蘇聯人也是不可能自廢武功、輕易同意的。
確實,核武器這個魔鬼從潘多拉盒子中跳出之後,給全人類的生存都帶來了巨大威脅。無論是美國這一邊還是蘇聯這一邊,都在這場核戰爭之中受到了驚人的創傷。但是,作為在核戰爭之中處於劣勢的一方,美國方面發表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會有人聽,對於斯大林這位鋼鐵總書記來說更是彷彿痴人囈語——與其為了全人類的前途和命運,傻乎乎地丟下自己手中最犀利的武器,還不如加速滅亡美國,徹底結束戰爭呢!
更何況,這場核戰爭就算繼續打下去,又能對美國和蘇聯兩大超級強權本身造成什麼傷害呢?
——目前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美國轟炸機無法穿越層層障礙,把原子彈直接丟到蘇聯的東歐腹地。蘇聯轟炸機也難以越過大西洋或太平洋,把原子彈丟到美國本土。
這樣一來的話,無論雙方拿出了再多的核彈,也只能丟在對方的盟國和佔領區、殖民地……對此,蘇聯人是一點都不心疼歐洲被種滿蘑菇雲的,如果美軍真的有辦法把歐洲各國炸得不宜人類居住,那麼正好可以為淵驅魚,逼得這些高傲的歐洲人背井離鄉移民到俄國,為西伯利亞大開發貢獻青春和精力。
而美國雖然沒有那麼的幸災樂禍,但充其量也就是會擠出幾滴鱷魚的眼淚——英國被炸成輻射廢土,在美國痛哭流涕和彈冠相慶的人幾乎是一樣多。同時被種蘑菇的北非、中東、東亞和東南亞,除了菲律賓以外,原來不是英國的地盤,就是法國的地盤,炸死再多土著,炸平再多城市,美國佬也對此沒啥感覺。
——除了為不得不把那麼多本國的好小夥子,送到遠方的蘑菇雲底下去挨炸,而感到萬分懊喪……
儘管如此,在這場越來越慘烈的核戰爭之中,杜魯門總統還是感覺有點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如果從珍珠港事變開始算起,美國在過去五年的戰爭之中,已經前後死傷了大約八百萬人,眼下還有七百萬大軍出征海外,舉國青壯可謂是為之一空。在戰爭中沉沒的船隻艦艇已經超過兩千五百萬噸,損失的財富更是無法計算,然而在戰爭中的收穫卻是寥寥無幾,整個國家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