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堡、荷蘭、西班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典、芬蘭、挪威的社會主義政權也一起向美英宣戰,但美英雙方都不承認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合法性,也就是不承認這些國家的存在,所以倒也省去了一大堆的宣戰宣告。
可是,跟一戰和二戰的時候完全不同,這場三戰從開戰之初,英國高層就已經嚴重缺乏信心了。早在宣戰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只剩下嘴巴還算硬,哪怕是丘吉爾這個好戰狂人,也是非常非常的心虛。
沒辦法,連續六年多的戰爭,已經把大英帝國最後一點兒家底給敗得乾乾淨淨。戰前不列顛本土的四千六百萬人口,已經死掉了最起碼十分之一,而且還是以作為主要勞動力的精壯男子為主。超過三百萬英國妹子眼看著就要當老姑娘和小寡婦。而曾經傲視全球的皇家海軍和橫行七海的商船隊,也都已經基本不復存在。
到了一九四六年,為了保證軍隊的兵員補充,丘吉爾領導的戰時內閣只好一邊捏著鼻子大規模徵召女兵,一邊從非洲殖民地徵集阿拉伯人和黑人參軍入伍——否則就真的要讓童子軍去跟布林什維克打仗了!
結果,因為被迫調動大批黑人軍隊守衛英國本土,面對這些器大活好英姿颯爽的精壯黑人小鮮肉,無數寂寞飢渴的英國寡婦和老姑娘紛紛陷落,與之勾搭成奸,很快就搞出了一大堆黑白混血兒,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倫理問題……輿論洶洶之下,丘吉爾領導的戰時內閣當真是焦頭爛額,卻又不敢下狠手彈壓黑人部隊——不列顛本土已經沒剩下多少能打的男子漢了,如果再來一場“黑姦夫之亂”,後果只會是雪上加霜。
總之,在三戰全面爆發之前,大英帝國就已經成了一艘四面漏水的破船,在新時代的狂風巨浪面前,當真是隨時說翻就翻。哪怕是嘴上最為死硬的丘吉爾本人,也已經不敢再奢望一場光輝燦爛的全面勝利。
事實上,如果對手是拿破崙、威廉二世甚至希特勒,丘吉爾或許已經硬著頭皮去準備要下跪求和了。
然而,這一次大英帝國的對手卻是斯大林,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不死不休的階級敵人。而且,此時的斯大林已經征服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又有核彈大殺器,在宣戰前就已是勝券在握——因此,對於大英帝國而言,根本沒有什麼投降輸一半的說法,只有向蘇聯人無條件投降,並且祈求寬恕和赦免的選項。
由於沒法承受無條件投降的後果,丘吉爾覺得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直到打光最後一個印度人為止。
——好歹也是稱霸地球二百年的七海王者,就算是攪屎棍也得有一點帝國的霸氣和範兒!怎麼能窩窩囊囊地貪生怕死呢?大英帝國哪怕是註定要毀滅,也要毀滅得轟轟烈烈才對啊!
問題在於,這僅僅是丘吉爾本人的看法,不代表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相反,有很多人認為,哪怕是無條件投降,也要比轟轟烈烈地毀滅來得強……雖然作為權力極大的戰時首相,丘吉爾完全可以無視和壓制這些懦夫的意見,但是,當喬治六世國王對待戰爭的鬥志也開始動搖了之後,丘吉爾可就沒法再坐視下去了。
——不管怎麼說,丘吉爾也是國王的臣子,他的權力來自於國王的授予,理論上是隨時可以收回的。
所以,在三戰爆發和大艦隊毀滅的第三天,丘吉爾就驅車趕往溫莎城堡,遊說國王支援他的戰爭政策。
很顯然,這並不是一樁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蘇聯人擁有原子彈,而大英帝國卻沒有原子彈的情況下。
總之,如今的丘吉爾非常苦惱、精神壓力極大,對四周的湖光山色、田園風光自然也都失去了興趣。
※※※※※※※※※※※※※※※※※※※
眾所周知,自從進入工業革命時代以來,霧都倫敦的空氣質量就變得非常之悲劇,具體來說就是煤煙瀰漫,焦臭刺鼻。無論是窮人居住的倫敦東區貧民窟,還是闊佬雲集的攝政街,都躲不開嗆人霧霾的困擾。
所以,從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皇開始,近代的英國皇室都習慣於常居鄉下的溫莎堡,以躲避大都市的喧囂嘈雜和讓人短命的空氣汙染,通常只有在必須出席會議和典禮,或者接待外賓的時候,皇室才會搬回倫敦市區的白金漢宮一段時間——就像法國的波旁王室居住於凡爾賽,並不經常待在巴黎市區內一樣。
在二戰初期的不列顛空戰階段,為了鼓舞國民士氣,時任國王的喬治六世一度堅持留守市區的白金漢宮,哪怕宮殿遭到德國空軍轟炸,禮拜堂被一枚炸彈擊毀,也不願疏散到溫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