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就妄起淫念,企圖汙辱人家呢?既然
同是天地的子女,就都是我們的同胞。如果對自己的同胞生起邪念,就是汙辱天地
的兒女,欺侮自己的同胞。這樣的人,還配自立於天地之間,還能夠稱之為人嗎?
況且,夫妻之道,合乎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男女婚配,則是社會重要的人倫關係。
人之所以不同於禽獸,就是由於存在人倫道德。如果有人做出蔑視道德規範的亂倫
之事,就是以人身而行禽獸之事。身體雖然是人,實際上卻連禽獸也不如!為什麼
呢?因為禽獸不懂倫理道德,而人則知曉倫理道德。知曉倫理卻又輕蔑倫理,明知
故犯,這就比禽獸更為低下了。
然而,一切眾生,都是由淫慾而生,所以在這一方面有著濃厚的習氣,必須要
嚴加提防。作親人想、作怨仇想,作不淨想,可以熄滅邪念,回覆純樸的正念。“怨
仇觀”與“不淨觀”已經在前面的序言中加以說明,下面特地把“作親人想”這一
方法加以闡發,希望能使本書讀者,一同遵循人倫道德,擯棄惡念。
《四十二章經》中教導說,當我們見到婦女時,應當“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
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脫心,熄滅惡念。”《梵網經》中則說:“一切男
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當生孝順心、慈悲心。”這樣
11
一來,則保護扶持她們都還來不及,怎麼還會生起惡劣的心念,而意圖汙辱呢?
明朝有一位青年,受貪淫之心所困,不能自制,為此向王龍溪請教。王龍溪說:
“如果有人對你說,這裡有一位名妓,你可以撩起羅帳與之同寢。你就聽從去做,
卻發現那女子竟然是你的母親、女兒或姊妹。這時,你的一片淫慾之心能否熄滅呢?”
青年回答說:“熄滅了!”王龍溪就說道:“由此可見,淫慾之心本來是空無自性
的,是你自己把它當做真實了!”如果世人能把一切女子都看作是自己的母親、女
兒或姊妹,那麼,不僅淫慾的惡念無從生起,就是生死輪迴,也應當因此而頓時出
離了。
在《不可錄》這本書中,對正面告誡與和婉勸導的訓示,行福得善與貪淫遇禍
的案例,欲事應當戒忌的日期、場所,都進行了完備的說明。作者的覺世醒迷之心,
真可以說是誠懇真摯了!揚州的張瑞曾居士,利人心切,將要印行此書,讓我闡述
遏制色慾的要領。因此,這裡就以“怨”、“不淨”講述其中大意。又因為他的堂
兄張正勳去世,他準備把這一功德,超薦堂兄的靈識,使其罪障消滅,福智崇朗,
出離五濁之慾界,而往生西方極樂。感於張瑞曾居士的孝友之情,我又撰寫了這篇
勉勵倫常的序言。希望見聞本書的人,能夠詳細閱讀、認真領會,則是我所殷切期
望的!
釋印光謹撰
12
《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一種極慘極烈、至大至深的災禍,動輒讓人喪身失命,世人卻大多樂於
從事,以身相殉,雖死不知悔改。這;就是色慾啊!姑且不說那些縱情淫慾、遊蕩
妓院、竊玉偷香、滅理亂倫、敗家辱祖、惡名傳播鄉里、遺毒禍及子孫、生前不能
安享天年、死後永遠墮入惡道的狂徒,就是夫妻房事,倘若一旦沉湎其中,因之而
死的,也是數不勝數!本來是想貪圖快樂,卻猝然而亡。世上鰥夫寡婦的痛苦,實
際上多數是咎由自取,難道全都是命中應有嗎!那些迷戀於床第之歡的人,固然是
自取其禍。也有平素並不過分行欲,但是,由於不知道房事的種種忌諱,而冒昧從
事,以致死亡的,數量也很多。所以《禮記·月令》中有敲打木鐸,宣告百姓當日
應禁戒房事的政令。古代聖王愛護人民的熱忱之心,真是無微不至啊!(種種忌諱,
在《壽康寶鑑》中有詳細說明,均宜閱讀。)我常常講,世間的民眾,十分之中,
直接因色慾而死的,佔有四分;間接而死的,也有四分,這是因為縱慾則身體虧損,
以致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襲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