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部分

留下了一抹微溼的水漬,久久不見乾透。

“這其實是一個過程,先是好東西才受人追捧,進而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錢老笑了笑,抬頭看向王觀道:“你打算用這個作為壓堂?”

“對。”

王觀笑道:“這東西應該能夠鎮得住場子了吧。”

“夠了。”錢老笑道:“銅雀瓦硯加上金山勝蹟圖,還有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弄成一個小型展覽會都不成問題。”

“行,等到店鋪開業的時候,就辦個展覽。”王觀從善如流道:“到時候還要請錢老過去捧場。幫我撐下門面。”

“呵呵,沒問題。”錢老爽快點頭,然後笑道:“你們昨天才出門,今天就回來,掌櫃的事情已經解決了?”

“多虧皮大哥幫忙,事情非常順利。”王觀笑道:“人已經在京城了,現在他正忙著處理一些雜事,改天有空再帶他過來問候錢老。”

“嗯,這樣就好。”錢老頜首。忽然笑道:“你們不是說要去鏟地皮的嗎,就帶回來兩件東西而已?”

“錢老,兩件還不夠啊。”俞飛白指了指銅雀瓦硯:“確切的說,這一件就足夠了。至於其他。都是附帶的,沒必要放在心上。”

“誰說的。”王觀反駁起來,伸手在揹包中把那個玉片枕頭拿了出來,笑著說道:“在我看來。這個玉枕也是很好的東西。”

“一般一般。”俞飛白搖頭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稱不上多好吧。”

“邯鄲玉枕?”錢老看了眼。就輕笑起來。

“是玉枕沒錯,有什麼不對嗎?”王觀感覺有些奇怪。

“不是不對。”錢老笑道:“邯鄲的玉枕確實比較有名氣,不過常人提起玉枕,一般會理解成為瓷枕,沒有想到真冒出一個玉枕來。”

“玉枕是瓷枕,這個我倒是清楚。比如說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就有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的詞句。不過據人考證,這個玉枕其實就是青白瓷枕。”俞飛白有些幾分迷惑:“但是您老說邯鄲玉枕很有名氣,指的應該是磁州窯瓷枕吧。”

“差不多。”

錢老輕笑道:“只不過,我想說的是一個典故,一個發生在邯鄲城中關於枕頭的典故。經過歷代文人的渲染,這個典故應該廣為流傳了吧。”

“邯鄲,枕頭,典故……”王觀等人眨眼琢磨起來。

就在這時,皮求是笑道:“錢老,您說的是不是枕中記。”

“對了,黃粱夢。”俞飛白恍然大悟,拍腿叫道:“一時之間,居然忘記這茬了,真是當局者迷呀。”

“枕頭記,枕中記,黃粱夢,邯鄲記,或邯鄲夢。”

錢老笑道:“許多個版本,而且故事的人物情節也有所不同,但是地點卻是沒變,就發生在邯鄲。所以我才說邯鄲的枕頭很有名氣。”

“版本雖多,但是故事應該就是那個故事吧。”俞飛白笑道:“不是說在唐朝時候,有位叫做盧生的落魄少年,路過邯鄲時在旅館休息,遇到一位姓呂的老道士。兩人聊了天,聽到盧生感嘆懷才不遇,時運不濟,呂道士就拿了個枕頭讓他睡覺。”

“那個時候,呂道士在蒸著黃粱飯,盧生就伴隨著黃粱飯的香氣進入夢鄉。在夢中他娶清河崔氏女,舉進士,立大功,做大官,兒孫滿堂,出將入相。可謂是良田美宅,佳人名馬,風光得意之極。然後到了八十歲,壽終正寢。”

俞飛白笑眯眯道:“醒來之後,盧生才發現自己還在旅舍,呂道士就在旁邊,鍋裡蒸煮的黃粱飯還沒有熟呢。之後盧生就看破紅塵,大徹大悟,跟著呂道士入山修道去了。”

“當然,由於道士姓呂,所以大家都說呂道士就是呂洞賓,以至於後來又有漢鍾離以黃粱夢點醒呂洞賓的傳說。”王觀在旁邊補充起來。

“枕頭記是唐傳奇故事。”

與此同時,皮求是也笑著說道:“不過據我所知,在晉代幹寶的搜神記中,卻也有一則焦湖玉枕的傳說。故事傳說與枕中記類似,但是人物卻不同,說的是一個姓林的生意人寄宿在一個廟裡,廟祝給個枕頭讓他休息,之後當然是美夢連連……”

“kao!大名鼎鼎的枕中記居然是抄襲啊。”俞飛白驚歎道:“版權費怎麼算?”

“談不上抄襲。”錢老笑道:“畢竟古代落魄文人的遭遇相同,同樣地感懷之下,創造出類似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也對,這種黃粱夢很有代入感,估計歷代的讀書人也沒少做同樣的夢。”俞飛白笑嘻嘻道:“也難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