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理解高德全的心情,不過畢竟沒有注入多少心血,自然不可能感同身受。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還是很希望高德全能夠一舉成功。所以到晚上的宴會,不僅是給俞飛白接風洗塵,更是想提前預祝高德全如願以償……
氣氛十分熱烈,大家難免有些喝高了。畢竟喝的是真酒,而不是白玉之精泡出來的仿酒。反正第二天早上,除了王觀以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宿醉反應。
不過對於高德全來說,放縱了一晚之後,心裡的壓力倒是減少了許多。最起碼不再反覆折騰員工檢查各個環節,而是在準備開窯祭祀的事宜。
在古代的時候,由於燒窯的不可預測性,所以在正式燒製的時候,肯定要祭祀窯神,祈求神明的保佑,讓窯中的瓷器順利成型,不要燒壞了。
當然,這樣的傳統風俗習慣,在建國破四舊運動以後,肯定已經銷聲匿跡。不過隨著現代的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不斷加深,開窯祭祀的活動也逐漸復甦。
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這種活動屬於表演的形式。在旅遊旺季的時候,專門表演給前來參觀的遊客欣賞,已經沒有當年窯工祭祀的含意。
可是現在高德全卻是真心祭祀,完全按照古法,舉行一個開窯祭祀的儀式。由此可見,他對於這一窯瓷器的重視程度。
不過他這個決定,不僅是王觀表示支援,就是蘇氏集團方面的負責人聽見了,也根本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甚至建議要按照最高規格來祭拜窯神。
這是迷信嗎?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反正這年頭大家都不容易,燒香拜神,無非是求個心安罷了。(未完待續。。)
第784章 這是什麼情況
ps: 月底了,還有月票就請多給幾張,謝謝了。
不管怎麼說,開窯祭祀的事宜在有條不紊的籌備。知道這個情況,也沒有什麼人笑話,這樣的情況,就好比在過年的時候祭祖,有人會笑話嗎?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晃就是兩天之後,到了正式開窯燒瓷的時刻。
這一天,陽光明媚,秋高氣爽,正是燒窯的好時節。有瓷諺雲:七死八活九翻身。意思是在七八月之後,就是瓷業旺季,這個時間段,氣溫十分穩定,燒成瓷器的成功率很高。
此時,在瑤裡某個窯口之前,由高德全親自出馬,正在主持一場祭祀活動。用古話來說,就是暖窯神,祭拜風火仙師。不過中國很大,能夠燒瓷的地方很多,所以各地的窯神也盡不相同。反正瓷都的窯神,卻是一個名為童賓的人。
相傳在萬曆年間,有太監督造青花大龍缸。由於龍缸久未燒成,太監對瓷工進行鞭笞,甚至殺害。窯工童賓義憤填膺,為救瓷工,最後毅然縱身跳入窯火之中,以示抗議。
童賓之死,激起了瓷工們的義憤。為平息民變風波,緩解人心,朝廷在御窯廠東側修建佑陶靈祠,為童賓立祠,奉為風火仙。從此以後,瓷都就供奉童賓為窯神了。幾百年來代代祭祀,就算建國後中斷了一段時間,但是現在又重新恢復了過來。
當然,祭拜的儀式,也沒有那樣簡單,不過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繁瑣。其實王觀覺得這個儀式,或許並不單純是為了祭神,更好像是一個犒賞窯工的大會。
比如說在暖窯神的時候,上午就是從風火仙廟借來繪有翅膀的飛虎旗,插在大門兩側。再用黃紙書寫風火仙師四字。貼在窯口門楣上,另外還有一對風助火力,火借風威的楹聯。之後更是把窯神靈位也請到了窯門前,再請一幫人敲鑼打鼓,熱鬧一番。
整個上午,基本上就是忙活這些事情了。到了中午之後,就是請參加了這次燒窯的員工們過來喝酒了,大家開懷暢飲,氣氛熱烈,一直到下午才算是結束宴會。
想一想。在古代的話,這場宴會應該是窯工們最高興的時候,也算是東家對窯工們的一種變相的犒賞。畢竟窯工們辛苦做好了瓷器,東家肯定要表示表示。免得在最後的燒製過程之中,窯工們出工不出力,導致了瓷器折損燒壞,那就欲哭無淚了。
當然,這種事情肯定不會出現在高德全身上,因為他本身就是經驗豐富的燒瓷大師。而且在燒製的過程中,就算不用親力親為,但是每個步驟環節他的心裡有數。想在他面前出工不出力,那簡直就是不想幹了。
此時。宴會結束,高德全帶領大家拈香叩拜窯神之後,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最為關鍵的點火儀式。把窯火點燃了。就意味著在燒製結束之前,不能有任何的中斷。不然的話,大半年的心血就前功盡棄。
所以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