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這話,俞飛白就不吱聲了,快步走進了廳中,就看到了方明升專心致志把玩的東西。那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物件,正是中國古代傳統禮器玉璧,更是六瑞之一。
中國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按照古人萬物皆有靈性的觀念,認為美玉是山川精華,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鬼神的靈性。所以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禮一書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為六器,用於朝聘,又稱為六瑞。
書中明確記載:周制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異,以示爵位等級之差別。
其它玉器不提了,單單是玉璧,關於它的形制,也是比較有講究。東西是扁平圓狀形,中間穿有孔,穿孔稱作好,邊緣器體稱作肉。爾雅?釋器書中,也有比較精準的描述:肉倍好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意思非常明確,只有孔小器體比較多的,才能夠稱為璧。現在方明升手中的玉器,就是這麼一個物件,呈暗黃的色澤,表面有紋理,透出精緻之感。畢竟和青銅禮器一樣,玉器在先秦以前,也是貴族子弟的專用之物,造型肯定比較美觀。
這件玉璧也不例外,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琢磨形成的東西……(未完待續。。)
第869章 有人跟蹤?杜甫陵園
ps: 月票也不少呀,怎麼榜單排名反而落後了。求月票啊,大家有票就不要留了,多多支援吧。
“東西不錯吧。”
此時,看到俞飛白凝神打量,方明升直接伸手把東西遞過去,然後笑道:“你看看,我覺得這好像是春秋時期的東西。”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春秋戰國往往聯絡在一起,但是對於一些東西來說,春秋就是春秋,戰國就是戰國,那是兩個不同的時期,物件風格也存在差別。
方明升說玉璧是春秋時期,那麼說明東西存在春秋時期的風格特點。
當然,這是方明升自己的判斷,俞飛白肯定不會在意,免得先入為主。玉璧到底是什麼時期的東西,他肯定也有自己的見解。
帶著這樣的想法,俞飛白穩穩地接過了玉璧,然後掂量觀察起來,只見圓形玉璧的直徑在十厘米以上,厚度在一厘米左右,算是比較薄。在璧面上,則是精美的紋飾,那是用寬陰線與細陰線相結合的手法刻出壁紋。
俞飛白仔細打量,只見紋飾似龍蛇之狀,肢體細而長,似蛇身,呈交叉盤繞模樣。線條自然流暢,動造型柔美,按照現代的說法,應該是龍紋璧。
古代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古人主張天圓地方,以蒼璧禮天那是因為天是圓的,玉璧也是圓狀,正好匹配。上面又紋刻了龍紋,說明在那個時期已經產生神龍在天上興雲佈雨的觀念了。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東西如果能夠證實是真品,價值肯定不會低。
“怎麼樣?”
片刻之後,王觀詢問起來,對於玉器的鑑定,在不作弊的情況下,他不覺得自己比俞飛白高明多少。相反。俞飛白玩玉十多年了,鑑賞能力估計比他更勝一籌。如果連俞飛白也確定玉璧是真品,那麼東西應該**不離十,他也不必費事多看。
“嗯……不好說,我再研究研究。”
然而,向來以心直口快著稱的俞飛白,這個時候居然遲疑起來,有幾分斟酌之色。
“有什麼問題嗎?”
此時,王觀微微皺眉,輕聲道:“不看好?”
“不是不看好。而是我捏拿不準,這是什麼玉料。”俞飛白撓頭道:“東西被掩埋了許久,顏色有幾分發白了,而且又有黑斑沁色,不好判斷玉料的出處。”
“我以為是什麼問題呢,原來是無關緊要的小事。”王觀搖頭道:“玉料的出處,無非是幾種。要麼是南陽玉,要麼是邊疆玉,或者岫巖玉。再不然就是地方玉料。不管是哪一種,只要是春秋戰國古玉就好,何必糾結它的來歷。”
“而且這裡是豫省,省內有南陽獨山玉。或者東西就是南陽獨玉。”王觀隨口道:“這種小細節不用深入研究,關鍵是東西到不到代?”
“應該是古玉。”俞飛白輕聲道:“沁色十分自然,不像是作偽。尤其是黑斑紋,已經完全滲透到玉中了。而且有暈散的跡象,這是作偽不了的情況。”
“嗯。”
王觀把玉璧拿過來,仔細觀察片刻。也贊同俞飛白的觀點,隨即笑道:“春秋玉璧較薄,戰國玉璧儘管也不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