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9部分

不僅寫下筆款,還附蓋了印章。

“烏目山人……”乍看之下,王觀皺起了眉頭,仔細思索起來,卻是依稀之間感覺這個名號有些熟悉。

在這裡也要吐槽一下,古代文人有一個不良習慣,尤其是宋代以後的文人名士,總是喜歡不斷的更換名號。幾乎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就要更換一個名號。

注意,這裡說的是名號,而不是名字。古人把名、字、號,分得十分清楚。名與字一般是不會更換的。但是號卻好像衣服似的,天天在變換。

以張大千和齊白石為例,一生之中使用的名號數不勝數,如果不是仔細研究的話。常人根本列舉不出來。當然,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標新立異。主要是防止別人偽造自己的作品罷了。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新換代一批新的印章,相當於現在的防偽標誌。

說起來,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不過卻為難了研究他們作品的後人。

反正為了背下歷代名家的字號,王觀平時也沒少下工夫,所以稍微思索了下,頓時露出驚詫的表情:“清四王之一,王翬。”

對於自己的記憶力,王觀還是比較自信的。又是清代作品,又有烏目山人的款,除了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他還真想不出有誰了。

不過王觀也不是很確定,因為王翬的號也蠻多的,號煙客、煙客外史、耕煙散人、烏目山人、劍門樵客、清暉主人、虞山人……

然而,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王翬確實臨摹過富春山居圖,更重要的是他的仿品也得到世人的承認,屬於十分珍貴的摹本。

為什麼珍貴,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王翬這個名字,除了比較專業的人士,估計一般人也不知道他,反正肯定沒有唐伯虎這樣的名氣。

然而,在中國的書畫史上,王翬卻屬於一個畫派的扛鼎人物。

他出身文人世家,幼時愛畫,因家貧,為畫商摹制古畫出售。所以臨摹了許多宋元名跡,取法宋元諸家,對傳統古畫的鑑賞、臨摹,功力極深。宋以來許多失傳的古畫,往往是借他的臨摹得以有傳世的稿本。

臨摹的名家作品多了,王翬也博採眾家之長,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山水畫,筆墨純熟,功力相當深厚,被時人譽為海內第一。而且畫風影響畫壇數百年之久,更被尊為清代集傳統筆墨之大成者。

至於王翬所在畫派,就是虞山畫派,中國畫的主要流派之一。畫派的宗旨是崇古摹以擬風尚,在清代的影響力極大,而黃公望就被虞山畫派的門徒尊為奠基之祖。

這種情況下,王翬臨摹黃公望的作品,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根據史料記載,他曾經三臨富春山居圖,而且由於仿得極為逼真,所以摹本受到世人的哄搶。

關於這三幅仿品的下落,大家也沒有明確的線索,只是傳說有一幅流失在海外,至於另外兩幅,根本沒人能夠說得上來。沒有想到,其中的一幅居然在這裡出現了。

一時之間,王觀自然有些驚喜交集。

“眼力果然不錯。”

與此同時,賈芹微笑道:“這確實是王翬的仿品,其中的價值你是行家,估計也不用我多費唇舌了。一句話,東西我帶來了,你收不收?”

“呵呵,讓我再看看。”王觀一笑,也沒有急於下定論。

如果作品真是王翬的真跡,那麼只要價格合適,肯定收上來。要是作品是仿品中的仿品,那就沒必然費事了。

想到這裡,王觀又繼續鑑定起來,反覆的研究許久,等到心裡有了初步的判斷,再使用異能確認。畢竟東西很珍貴,不能有絲毫的差錯,肯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乍看之下,一抹杏黃色寶光就浮現空中,可以肯定這是真跡無疑。

見此情形,王觀滿意笑了,直接點頭道:“收,我們開門做生意,只要賈先生捨得割愛,我們沒有不收的道理。不過醜話說在前頭,在價格方面肯定要低於市價的。”

“這個我明白。”賈芹輕輕點頭,伸出一根手指頭:“一千萬。”

這個價格不算很貴,要知道去年一個大拍會上,就拍賣過一幅董其昌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最終成交介高達六千萬。而作為清代畫聖的王翬,他的仿作報價一千萬,倒也不算是獅子大開口。

“太高了。”然而,王觀卻不假思索,直接來了個腰斬:“五百萬。”

“壓價太狠,你沒有誠意。”賈芹不悅道:“如果不是熟人介紹,說你比較爽快,我不會來你這裡,而是到榮寶齋了。”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