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9部分

法之中,蘭亭序是什麼地位,那麼在繪畫之中,富春山居圖就是什麼地位。這樣的神品畫作,自然得到歷代書畫家、收藏家、鑑賞家的推崇備至,並以能親眼目睹這件真跡為榮幸。

不過真跡也不是那麼容易見到的,畢竟大家都有敝帚自珍的習慣,得到了寶貝之後肯定是藏得嚴嚴實實,不可能大肆宣揚。這樣的情況下,各種版本的仿品自然應運而生。

當然,就算是臨摹的仿品,也分等級的。就好像現在大家公認的,最接近原作的仿品,就是明代張宏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張宏是明末吳門畫壇的中堅人物,他擅長山水畫,重視寫生。最重要的是,在他臨摹作品的時候,富春山居圖還是完整的畫作,而且他還是對著原作臨摹的,仿品自然比較形似,屬於最為逼真的作品。

另外還有沈周、董其昌也臨摹過富春山居圖。兩人都是著名大家畫,對於這樣的神品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肯定能夠把握到其中的神韻。所以他們兩人的仿品,肯定是最為神似的。

不過十分可惜,無論是張宏的仿品,還是沈周、董其昌的臨摹之作,流傳到現在也是屬於名花有主的狀況。要麼是藏在故宮之中,要麼就是在地方博物館裡,再不濟就是上了拍會,被大藏家拍走了,常人難得一見。

現在王觀想要確定的是,眼下的這件清代仿品,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或者說想知道這到底是名家的傑作,還是普通文人的仿品。

名家之所以是名家,不僅是因為他有名氣,更主要是他有實力。先有了實力,這才會有名氣,這是因果關係,千萬不能顛倒過來。

古代的名家,可不是現代名家能夠比擬的,人家的作品那是真的好,所以價格肯定便宜不了。至於普通文人作品嘛,多少有些良莠不齊,那就要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心念百轉之間,王觀也輕輕把圖畫鋪開了小半。畢竟是幾百厘米的長卷,桌子不夠長,只能鋪開一點,不過也足夠他仔細鑑賞了。

富春山居圖,儘管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山水的景色,但是開卷看見的不是景物圖案,而是密密麻麻的題跋。

這也是古代字畫的常例了,不管原作有沒有題跋,反正後人就喜歡幫它附加一些文字。而且代代流傳,題跋越來越多,有時甚至還會蓋過原作……(未完待續。)

第676章 海內第一

ps: 三更求票,大家多多支援吧。

當然,對於鑑賞家來說,題跋就是研究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之一,自然不能忽略。

現在王觀就在研究跋文,首先看到的就是黃公望自己的題跋,頗長的一段文字,簡單的介紹了一些情況,點明這畫可能會讓人覬覦,進而巧取豪奪……

話說又回來,黃公望還真是有先見之明,知道自己這畫的水平怎麼樣。畫成至今七百多年來,圍繞這畫不知道發生了多少傳奇故事,直到現在還廣為傳誦。

言歸正傳,從題跋的文字來看,臨摹作品的人應該也比較有水平。反正在王觀看來,這些字寫得不錯,就算不是什麼名家大師,起碼也屬於比較高的水準。

在題跋之後,就是山水景觀了。峰巒疊翠,松石挺秀,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確實是富春江的景觀。

之所以強調這一點,那是由於有些贗品偽作,純粹就是臆造品。

在歷史上根本沒有這樣的東西,他卻偏偏泡製出來了,而且死鴨子嘴硬不承認是假的,另外給自己找了諸多借口,甚至於讓人拿出假的證據來,著實讓人無語。

所以且不提這幅作品的真偽,首先人家很有誠意,端正自己的態度,認認真真的臨摹,這就十分值得肯定。

況且從這些山水景物之中,王觀也可以感受到那種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美感。第一印象就很好,覺得這畫應該是古代的仿品,而不是現代的贗品。

實際上現代也有許多富春山居圖的臨摹之作,而且具備了極高的水平,頗有收藏價值。但是如果把現代的作品做舊了,再按照古代的東西來賣,那麼也只能歸類於贗品一流了。

不過王觀仔細研究許久。發現這幅作品沒有做舊的痕跡,而且顏色較為深沉,古樸自然,也說明了賈芹沒有撒謊,這畫是清代仿品的可能性很大。

仔細把全圖瀏覽一遍之後,王觀目光落在長卷的左下方。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存心偽造,那麼就算是仿品,也會留下臨摹作者的名款,讓人清楚的知道這是仿作。

顯然。這幅作品也是這樣,臨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