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衝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

採之惟在陰蹺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次督、任、衝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而陰蹺一脈,上通泥丸,下通湧泉。倘能知此,使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氣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所謂“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得之者身體輕健,容衰返壯,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驗也。

四、論坎離水火

當人未生之時,一點初凝,總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臍如瓜蒂,兒在胎中,隨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臍帶,天翻地覆,則一點真陽,凝聚於臍中。乾變為離,坤變為坎,故神出氣移,遂不復守胎中息。息不守則心火屬離,如汞yu飛,又加以思虛念想,益不與腎水相接。腎水屬坎,如鉛yu沉,又加情動失固,益不與心火相接。腎自腎,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離不得顛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論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歸根,以接先天元氣,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如胎兒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為胎息。蓋呼吸者氣也,神者心也,以神馭氣,以氣留形,以神馭氣而成道,即以火煉藥而成丹也。

五、論呼吸

訣曰: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能知神氣祖,便是得仙人。

蓋呼吸所從起者也,呼為父母元氣,吸為天地正氣。令氣合形,神合氣,則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強閉出入,與死靜者無異。又或任其出入,則元氣隨呼氣而出,反為天地所奪。

是以有抽添之說,使氣之呼吸至於根蒂。吸自外而內,呼之亦入內,吸則來於子宮玉洞,呼則直上崑崙巔頂,呼吸旋為一氣,成為胎息。雖然,一氣如何至此?蓋呼吸久,但覺有一吸至於內,久之而並不覺氣急,猶子在母腹時,即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內;不知呼之亦在內,知之則可奪天地之正氣矣;而後方謂之“添年藥”。

六、論玄竅

又曰:汝yu內呼吸;汝當得其一;則萬事畢。一之為物;有兩竅;兩竅又止一竅。此一竅也,無內外,無邊際,中有乾坤理五氣、合百神,此根蒂之處、結胎之所,性命始於此,精氣神俱生於此。

及吾生身受氣之初,父母精氣相交之頃,流注一線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無孔笛,沒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後生腎,生諸臟腑,一身經脈,皆從此生,又曰總持門,曰三關要路。在母腹時,吸至此竅,合天降,呼從此竅,合地升,又名為龜鼻頭,惟此一竅,乃內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氣實遊於此,天地正氣實從此入。

人以命門為玄,腎堂為牝,此處立基,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臍後腎前,而又非臍下一寸三分,亦非兩腎間之空竅。此乃真竅,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湧泉,中接心腎,內虛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種實藏於此,通天地,通神聖,得則生矣,失則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處,舍此而下,酆都九幽者也。

七、論塞兌垂簾

塞兌者,口開神氣散,故塞之也。垂簾者,眼全開神漏,全閉神昏,惟垂簾微啟耳。兩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謂性命關也。其根生於眼,眼屬心,心生造化,自屬玄之又玄者,仙家謂之玄牝之門。心腎內日月,交接於內,兩眼外日月,交接於外,攢簇水火而不散,氣自調矣。

八、論回光調息

yu明回光調息,須知觀音常之妙用。觀音堂者何?觀屬眼,音屬耳,眼屬心,耳屬腎,心腎相接處,為觀音堂,主持一身神氣者也。

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起收來”是也。心定之後,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臍下。眼常在此處,寂然不動,任鼻呼吸,調息綿綿,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則真息自調,“息不由於鼻外,思維止於身中”。正謂此耳。又曰“蟾光終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藥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臍下坤地也。如此回光於臍下,以調真息,是神入氣**。回光日久,腎中一點真陽,上與心神相合,則心息相依(內息者氣也),心息相依則水火既濟。

回光調息工夫,遇靜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時中皆可為。即行功時,意失便收來,所謂“放去收來總是伊”。

是工用久,心內自悟,五賊先去,五賊乃眼耳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