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全部用鐵橋,也有使用石拱橋的先例,相比於鐵橋,石拱橋非但有著就地取材的便利,而且其工匠大都是現成的,路橋的修建成本更低,且壽命更長。”
在說完這一句話之後,容茗慧又向朱宜鋒看了一眼,那目光似乎是在說,你連這都不知道,還提什麼鐵路?
被這個女人暗自嗆了幾次的朱宜鋒,非但未覺不會,反倒是笑說道。
“如果可以的話,這樣也很好。可以試一試,嗯……”
沉吟片刻後,朱宜鋒看著這些鐵路公司的董事們說道。
“漢粵鐵路實為將來粵省與內地聯絡之命脈,亦是督府之命脈所在,對於鐵路公司,本督自然是傾力支援。”
當然是傾力支援,畢竟這條鐵路的一旦建成就意味著將三省連成一地,到那時自己便可盡數動員三省之力,進而統一中國!
“屬於的路工招募,本督會令府中制定一個方案,到時候與公司協商,別說是十萬,即便是十五萬,府中亦將會傾力協助招募,諸位大可放心!”
十五萬也好,二十萬也罷,對於自己來說是百益而無一害,別的不說,十幾萬路工哪裡是路工,分明就是十幾萬預備役。是這些人掏錢給自己養的預備役。即便是三年之內他們修不成這條鐵路,單賃這一條,都應該給他們發一個軍功章。
居然會這麼順利?
所有人都驚訝於漢督的表態會這麼輕易,畢竟,他們曾無數次同官府過交道,雖說知道,現如今這官府與舊時的滿清官府不同,但是,他們總覺得不會這麼輕易吧。甚至在來武昌的路上,他們都考慮過如果有必要的話,按照每募工一人給地方官府兩元銀元的“佣金”,畢竟從古至今,還沒有商賈募工如此之多的先例。
“不過,考慮到公司募工如此之多,為便於管理……”
看著似乎有些驚訝的眾人,朱宜鋒則爆出了他的想法,也就是由督府派人直接管理路工,“……路工的管理參照營連的標準,請諸位大可放心,所派出管理路工官佐的薪餉一應由督府負責,絕不會給公司新增一分負擔。”
在這個解釋,讓眾人長鬆一口氣,現在那裡表示著願意承官佐薪餉的時候,與眾人的感激涕零不同,朱宜鋒注意到容敬慧的唇角輕揚,那雙美目中的嘲諷之意更是一閃而過。
難道她猜出自己的想法?(未完待續。)
第335章 後園(第一更,求支援)
(您的每一個訂閱、推薦、收藏對於《鐵血宏圖》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援!拜謝!《鐵血宏圖》小說群:150536833,歡迎書友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武昌多水,非但出城之後,城外湖泊密佈,大小湖泊多達127個,大者相當於數個武昌府城,小者亦與武昌府城不相上下,可謂是“百湖之城”,而在城內亦有大小湖泊數十個。
因為舊武昌城除城牆和少數官廳衙門外幾乎完全被太平軍焚燬,在重建武昌時,於總督衙門上擴建的督府衙門,便得此便利,向個擴散數十畝,將附近的一座湖泊納入府中,成為督府後花園。
聽濤亭位於後園的湖泊間,湖水清澈幽碧,深不見底,每當下雨的時候,亭邊而後便泛起一股輕薄的煙霧,如夢似幻般。正如此時一般,那雨簾使亭子似乎處於水霧之中。
此刻在這小亭內,朱宜鋒正揹負雙手靜靜的站立著。他的神情專注而沉靜,雙眸正默默的凝視著遠方。
“卿雲爛兮。仭�鄉腺狻C髏魈焐稀@萌恍淺隆H趙鹿飠�5└吹┵狻!�
聽著從院中傳出的歌聲,雖說那歌聲並不響亮,但是朱宜鋒卻依然凝眉聆聽著歌曲。
對於作為實用主義者的朱宜鋒來說,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他的矛盾性,一方面他可以打著復古的名義,借鑑西方對官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說在引入陪審團的時候,就是藉著“復古”的名義,因為西周時曾有“三刺之法”:舉凡重大疑難案件,都要經過這個程式,即“一曰訊群臣,二曰訊群吏,三曰訊萬民”。而在另一方面,他又主張全面學習西洋,對西方的現代科技文明極為推崇。無論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無論古老文化還是現代文化,都有其精華與糟粕兩方面。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最好的選擇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最終以海納百川的心態,將外部的文化加以吸收,最終變成自己的傳統。
無論崇洋還是復古,尊孔還是非儒,其初衷和社會意義是一樣的。但“舊瓶裝新酒”遠遠勝於“新瓶裝舊酒”。甚至就連現在翻譯的那些外國著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