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4部分

孟子》全書三成以上的內容,這種刪減確實是儒家一步步淪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並透過科舉制度傳遞給更多知識分子“奴性”,成為愚民的方式之一,”

“陛下……”

若是說先前是驚訝,那麼在聽到漢王提及高皇刪改《孟子》時,郭嵩燾更是被嚇了一跳,就在他欲為朱元璋辯解時,朱宜鋒伸手打斷他說道。

“雲仙,高皇當年刪除非孟子原文85條,將剩下100多條,編了一本《孟子節文》,雖說專門規定,科舉考試不得以被刪的條文命題。但是卻未強刪令天下《孟子》,只是規定不考《節文》之外的文章,是為了讓大明政權千秋萬代永世不倒。如此,亦可理解……可,他並沒有想到,中國正是毀於其刪書之舉!”

今天是年三十了,祝各位書友,今天都能領到大紅包,在新的一年裡,事事大順、萬事如事!一年難得一個春節,這幾天,無語很難做到加更了,希望大家理解,一是身體,至於這二,大家也知道,春節假放假比不放假還忙,能不斷更,已經拼了老命了。厚顏求票吧!(未完待續。。)

第450章 離經叛道(三)

“他這麼做卻給後世做了一個很不好的榜樣!”

對於中國人而言,很難直面自己先祖犯下的錯誤,大多選擇“為長者諱”。但是朱宜鋒並不在乎這些。他本身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當已經不需要再用朱家的名頭為自己謀取利益,甚至需要推翻一些東西的時,自然也應該直面其犯下的錯誤,更何況,這會給外人制成一種假想連自己的祖先犯的錯都可以指出,那麼面對類似的錯誤,誰還能再說出一個“不”字。

但是當這話聽在郭嵩燾的耳中,讓他渾身勐然一顫,為人臣者,有些話甚至連聽都不應該聽。

怎麼辦?

猶豫間,郭嵩燾的眼前勐然一亮,連忙開口說道。

“殿下,刪書者焉止高皇,秦無道方才“焚書坑儒”,高皇刪書之後,實是聖人之道!”

為了給朱元璋洗地,郭嵩燾甚至不惜搬出聖人來。

“聖人得帝魁之《書》三千三百三十篇,刪定一百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侯》。而高皇帝刪書亦是合聖人之道……”

郭嵩燾的話讓朱宜鋒心底微笑,果然都是統治者的好臣子啊!居然把孫子刪書這個真假難辯之事給說了出來。但是臣子這麼給高皇帝洗地,作為子孫後代的自己,就不好再提此事了。

其實之前在道出這句話時,朱宜鋒的視線朝著孝陵的方向投去,他並不後悔說出這句話。或許對於不少人來說,朱元璋是完美的,但是完美,並不意味著沒有犯錯。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在這件事兒上他就做錯了。

“高皇為了讓大明政權千秋萬代永世不倒,刪以《孟子》85條,但其亦知文不可盡刪,僅編了一本《孟子節文》,以供士子專考,可卻不禁士子看《孟子》全文亦不禁印此書,但是高皇卻未曾想到,其無意之舉,卻由此開以中國刪書之河,”

因為認了朱元璋作為“先祖”,那就必須要為其行為負上一些責任。

“至滿清時,滿清更是將其發揚光大,滿清以異族蠻夷入主中國,為維持統治,更是推行文字獄,以文入罪。刪改天下之書,焚書數萬,更是為維持統治,肆意刪改儒家學說,以至於儒家完全淪為其工具,成為其奴役百姓之本……”

“滿清禍國如此,實是可恨至極!”

郭嵩燾直接道出了一句政治正確的話來。點點頭算是認同的他的這個態度,朱宜鋒又接著說道。

“然而這不是真正的儒家,而是代君王隨意修改後的儒家。”

是的,這並不是真正的儒家。說儒家愚民的必須要先區分孔孟的儒家和董仲舒之後的代儒家。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以看作儒家的發揚光大,但是也可以看作是儒家的一種“變態”。仲舒時期的儒家已經摻雜了一些陰陽五行的神秘學元素,為了體現君權神授的觀點,開始有了愚民的“雛形”,仲舒時期的儒家已經摻雜了一些陰陽五行的神秘學元素,為了體現君權神授的觀點,開始有了愚民的“雛形”,

真正的儒學中,有“愚民”爭議的只有《論語》中《泰伯篇》中的一段話,引起爭議的原因是斷句問題,也就是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一種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斷句是不折不扣的愚民思想,翻譯過來大意就是“可以讓人民按照我們得意志去做,但是不能告訴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如果這種斷句成立,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