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過程中,民眾是否產生主人公意識為標準,是否有國民意識為標準,當然,現在這一切只是模糊的意識,但可以肯定的是,從今以後,民智之路一但開啟,將是無法阻擋的。
“這,是對還是錯?”
突然之間,面對這種突然其來的“國民意識”的產生,朱宜鋒居然有些擔心,他所擔心的不是其它,而是這一切產生是否太早了,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力。更為重要的是是否會影響到皇朝的統治,影響到他的統治。
“哎呀,這些東西似乎有些太超前了……”
在心裡嘀咕一聲,朱宜鋒又一次看了一眼那張報紙,儘管他有些擔心,但是他卻沒有任何心憂之處,因為沒有任何人比他更瞭解政治,至少在中國,沒有任何人比他更瞭解。
或許民眾國民意志的覺醒,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得政府在未來不得不讓出一部分權力,但是對於皇室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壞事。權力是需要制衡的,政府的權力現在是自己在控制它,但是在將來,可以用國民去制衡它,至於那些所謂的“貴族”……他們當然也是王朝的一個重要組成,但是他們同樣也需要制衡,
冷笑著,朱宜鋒像是想起什麼一樣,他的腦海中浮現出情報局的一些報告,在過去的五年間,因為中華朝對土地的限制,使得那些新朝勳貴們,無不是紛紛投資實業,投資金融業以及工商業,尤其是前者,國內所有的銀行,除了帝國中央銀行之外,其它的官辦、私營銀行之中,都有新朝勳貴的股份,他們透過對金融業的控制,影響著工商業。
對於新朝的勳貴們的這些行為,朱宜鋒一直都是持以默許的態度,就像在武昌的時候,他千方百計的將督府上下的官員與督府的利益結成一體一般,殖民地的封地不過只是一種利益捆綁,至於現在,他們對金融業、工商業的投資,同樣也是一種利益捆綁,只有將他們的利益與金融工商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他們才會支援新朝的新政。
確實,正是得益於他們的支援,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們對保守派的打擊從來都是不遺餘利的,就像在舊時代,官吏們千方百計的保證土地利益一般。而這一切,無不在刺激著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正是得益於他們的竭力支援,才使得國內的工商實業有著一日千里的進步。
國人不是不擅於經商,一但有了良好的環境,國人立即會展現出他們對商業的天賦。但是在國力因為工商業的發展而迅速增加,中華朝的財政收入在短短五年內,就增加數倍的同時,勳貴與商業的結合同樣也顯露另一方面的弊端,尤其是在戰爭爆發之後,更是如此。
閉著眼睛的朱宜鋒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張張檔案、表格,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數字、條文,漸漸地,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他的眼前變成一幅似乎真實存的圖畫和故事:
戰爭爆發之後,在國內金融界的支援下,總額超過五十億元的債券一共分成三期發行,而這些債券發行之後所籌集的五十億元資金,則是在軍事撥款和推進工業的旗號下,被分別使用。
這些錢和鉅額的軍費開支迅速轉到國內數百家企業的身上,當然,那些企業主是絕對不會把錢鎖在保險箱裡,金錢的威力就在於它的流動。企業家們立刻用它們購置機器,增加工廠產能,同時他們還會試驗武器,招聘更多的工業,轉產有利可圖或利潤豐厚的各種武器,以滿足突然膨脹的軍事需求。
但是這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普通人所能想象中的那一部分,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罷了。還有一部分錢那些企業的正常的利潤,並不是都投在新武器的研製或者工業生產的擴大上。
這部分錢被用來認購政府發行的國債,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是企業表示愛國的一種舉動,而對於他們來說,對於那些企業來說,他們所要面對的是什麼呢?他們面對的是一個被打的稀爛的世界,他們發現在英國人的殖民地上,遺留下太多的數之不盡的財富,而這些財富等待著他們去接受,去接管。相比於其它,這才是最重要的!
戰爭帶來了新的機遇,殖民地的礦山、土地,相比於其它,這樣的投資才是回報最為豐厚的,軍事管制當局的支援下,那些人用低的可笑的價錢,就買下了許多最有潛力和前途的礦山、地產。
在這個過程之中,權力與金錢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甚至就連監督的官員也很無奈對於那裡的監管是一片空白,而且勳貴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理由。
“為了支援帝國的事業!”
在這種“支援”之中,那些銀行、企業將自己的觸角從本土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