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地區各宗教派別、象徵漢蒙藏一體的皇家寺院,也成為全中國規格最高的一處佛教勝地。這麼重要的一座寺院,卻被他排除在視野之外,至少兩年沒來了。在破譯《地下預言》,試圖開啟“七度母之門”的時候,他幾乎想到了中國藏區所有被文獻記載的寺院,就是沒想到北京城裡的雍和宮,因為它太富麗、太亮堂、太顯要,顯要亮堂得失去了所有的神秘、所有的隱蔽。而“七度母之門”是最後的也是最偉大的伏藏,幾乎是神秘和隱蔽的同義詞。

三個人穿越南院,透過牌樓下的安檢門,走上了大方磚砌成的皇家輦道。密實的樹蔭把輦道圈成了一個隧洞,路燈夜眼似的藏在樹蔭裡,隧洞顯得幽深而機密。

地下預言 6(2)

輦道東側的紅牆外面是一片古意盎然的佛倉,一根包裹綵綢的經杆從佛倉裡升起。經杆上亮著一盞燈,掛著一面條子旗,旗上印有“普陀洛迦”幾個字。

條子旗似乎是剛剛出現的,阿若喇嘛奇怪地說:“誰掛的經旗?”

鄔堅林巴和香波王子看過去,就見通往佛倉的紅牆門洞邊,同樣飄著一面普陀洛迦小方旗,小方旗後面的木門“吱呀”響了一下,又響了一下。

他們很快走過長長的輦道,來到雍和宮的大門昭泰門前。阿若喇嘛推開了門。他們進去,路過了鐘鼓樓和那口八噸重的臘八粥大銅鍋,再走,看到八角碑亭前站著一個短衣喇嘛。短衣喇嘛恭敬地彎下腰,雙手合十,夾著一面小經旗,上面也有“普陀洛迦”幾個字。

阿若喇嘛望著經旗,疑惑地“嗯”了一聲。

短衣喇嘛趕緊回道:“有人丟下的,到處都是。”說著,瞥了一眼香波王子。

他們繼續往前走,很快走進了懸掛著乾隆題匾“雍和門”的天王殿。穿過天王殿,又經過黑暗中的銅鼎、乾隆親撰《喇嘛說》的御碑亭、漢白玉池座的青銅須彌山和嘛呢杆,腳步沙沙地隱沒在雍和宮大殿即大雄寶殿裡。

香波王子停下來,仰頭看著佛像。這裡供奉著三尊銅質三世佛,中間是代表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代表過去的燃燈佛,右邊是代表未來的彌勒佛。這是佛界著名的雍和宮“豎三世佛”,它從時間上立意,表明了佛的久遠悠長,無限延伸。而在內地各佛寺的大雄寶殿裡,一般都是代表空間的橫三世佛:中間為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左邊為東方世界藥師佛,右邊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表示佛空遼闊,處處有佛。香波王子認為,對時間的重視是藏傳佛教的一個特點,佛的意義就是生命的意義,意義都在來世在未來,生命以幻滅為方式,以不死為目的,永恆是活著的唯一理由。

他呆愣著,心說自然不是這裡了,這裡是“三世佛”,不是“七世佛”。

阿若喇嘛在前面叫道:“走吧。”

香波王子趕緊跟上,眼光飛快地掃過了東北角的觀世音立像、西北角的彌勒佛立像和大殿兩邊的十八羅漢。他想這裡有二十四尊神佛,怎麼只點了二十三盞燈?再一看,不禁有些疑惑:在釋迦牟尼佛之右,本來還有一尊無名一尺金佛,現在怎麼不見了?

雍和宮大殿之後是永佑殿。他們左繞穿過,看到一個青年喇嘛正在角落裡打坐唸經,他閉了眼睛不理睬他們,理睬他們的只是一面被他搖來搖去的“普陀洛迦”小經旗。

普陀洛迦?在別的地方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小經旗,雍和宮怎麼這麼多?香波王子帶著對小經旗的猜想,走出永佑殿,來到了*殿。

這是一座傳統的藏族建築,平面十字形,殿頂有五座陰樓和五座餾金寶塔,殿內正中巨大的蓮花臺上端坐著高碩偉岸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銅像背後是雍和宮木雕三絕之一的五百羅漢山,山體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峰嶺連著樓塔,參差迭翠,用金、銀、銅、鐵、錫鑄制的羅漢星散其間。說是五百,其實只有四百四十九尊,另外五十一尊據說在戰亂中被人偷走了。

香波王子望著五百羅漢山走過去,一個以前曾經想過的問題再次出現:為什麼丟失的不是金羅漢,而是銅鐵錫的羅漢?難道賊笨得都不知道金子更貴重?

繼續往前走,迎面而來的是雍和宮最高的建築萬福閣。飛簷凌空的萬福閣在夜空裡如同一隻振翮起飛的大鳥。他們拾階而上,跨過門檻,來到了一隻巨大的佛腳前。

地下預言 6(3)

阿若喇嘛和鄔堅林巴停下了。

香波王子說:“這是什麼佛?‘七度母之門’怎麼會在這裡?”

阿若喇嘛說:“我們叫強巴佛,蒙古語叫邁達拉佛,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