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3部分

上古傳說,是比河伯出世更久遠年代之前的事情,竟與太昊天帝有關。

羲皇太昊未就成天帝、甚至未成仙之前,在人間為各部盟主、開創中華之國,並留青帝世系為中華天子。當初有一日太昊行至大河岸邊,有龍馬出水、獻天地造化之神圖,後世稱河圖。據說河圖含天地萬物之玄理,更通陰陽術數之變化,太昊觀河圖而做八卦。

當初神龜已在水中,只是沒有今日之靈通,據說太昊於水邊悟河圖之時,其玄理神意亦留於玄龜背上,千年造化至今,乃成神書一部。今日神書出世,正應伯禹到來,神書既出於洛水,便稱洛書。

河圖、洛書究竟是什麼,其實是天地造化的傳承指引,蘊含萬物演化之初的陰陽數理之道。觀之所得,乃是其神意,後人又有各種揣摩。

後世有名朱熹者著《周易本義》,開篇有圖兩幅,稱其為河圖、洛書,其中洛書訣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朱熹所刊印的洛書,據稱是華山睡仙希夷先生所繪,後世又稱其為九宮圖。其後再言引洛書者,便多指此幅九宮圖。

伯禹所見的洛書原本,當然不是朱熹刊印的那幅九宮圖,其造化神意既不可能刊印,亦無法以言語描述。朱熹所刊印的九宮圖是洛書又非洛書,實際上它是洛書變化中、常人可以描繪和理解的一幅圖形而已。

比如後世又有風水家,研究所謂的九宮飛星之變,其實體現的是進位制數理的轉換,朱熹刊印的那幅圖只是其中的“元運盤”,而九宮圖形另有各種變化。且不說這些風水家是不是走偏了、甚至是誤會了洛書真義,但洛書之妙由此也可窺見一斑,它並不僅僅是一幅圖形。

(徐公子注:此段內容,可參看拙作《地師》“作品相關”中的《玄空飛星與九進位制數學》。)

伯禹一見到神龜背上的玉甲神書,心神立刻就被之吸引,站在那裡進入了一種似定非定的狀態。別說是伯禹,就連藉助仙家手段遠觀這一幕的虎娃和玄源,也被這洛水神書吸引了,似入定境而悟。

宓妃悄然起身,於伯禹並肩而立,也低首觀看神龜所獻之洛水神書。她雖然早知有此神物在,亦知神物將獻於能治河泛之人,但是不到這一刻,她本人也是看不清楚的,因為玉板上的造化神意今日方現。這也是大機緣,各人能領悟多少就算多少。

伯禹這一“發怔”就是很久,從遠處望過去,就像他與美人在月光下臨水相擁,姿態甚為親密曖昧,不覺已天色微明。

遠方的一道山樑上,有人遙望著伯禹和宓妃的身影,似是很不滿地甕聲甕氣道:“譽滿天下的伯禹大人,來到有窮部一月有餘,治水之事卻半字不提,反倒在這裡夜會佳人。看來傳聞不虛,果是好色之徒!”

旁邊有一後生道:“宗鹽大人,您這是什麼話?伯禹治水事蹟已傳遍天下,其功業萬人敬仰。來到我有窮氏一月有餘卻不言治水,其實是我們這裡已沒太多好治的,二十年來村寨田園已成,無非是打通各部重現興旺而已。大功若此,消受美人之恩又有什麼?再說了,天下仰慕伯禹者還不知有多少呢!”

宗鹽哼了一聲道:“誰說這裡的水已沒什麼好治的?各部皆有求於伯禹大人,因為皆鄰河泛之地而居,還有很多事可做,能將各部所居之地建得更好,這正是伯禹所長。我看那女子也是為此而來,伯禹大人這些日子都在獨自思慮,今夜卻與她月下相依,她憑得是什麼,不就是憑生得美嗎?”

又有一人道:“宗鹽大人,離這麼遠您也能看清其人相貌嗎?生得美有什麼不好嗎?如今伯禹大人受萬眾敬仰,各部誰不想找機會與之聯姻、效仿淮澤塗山部之事。聽您的語氣,好像看不慣那女子接近伯禹大人,難道自己也想嫁給他?”

宗鹽怒道:“我怎麼就不行,難道爾等認為我難看嗎?”

周圍眾人皆忙不迭地低頭擺手道:“不難看,不難看,宗鹽大人乃人間無雙絕色,天下再無他人能及,我等只有無盡之仰慕!”

宗鹽:“哦,那你們誰願意娶我?”

眾人皆後退數步,腦袋垂得更低了,連聲道:“不敢、不敢,我們配不上。”

宗鹽翻鼻孔出氣道:“一群口是心非的東西,快敲鐘了!”

這位宗鹽年紀在二旬左右,是一位女子,並非正式受冊封的貴族,身邊的人卻稱她為大人,因為她也是一支部族的首領。有窮氏部族如今分散居住在這一帶,由很多分支部族構成,小的分支往往只是一座村寨,而最大的分支可能有上千人。

宗鹽姑娘身為女子,卻能成為十多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