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6部分

但總體而言,巴原各地的民風習俗還是相當接近的,尤其拿它與中華之地比較時則更明顯。這是因為巴原上的每一座城廓,都是巴國所建。鹽兆入巴原時,巴原上還是一片蠻荒叢林,建立巴國的過程,也是完成了各部族的大融合、帶來了更先進的農耕文明。

除了偏遠的蠻荒之地,巴國在巴原上實現了統一的治理,這與巴原近乎與外界隔絕的封閉環境有關。否則以當時的交通以及通訊條件,在三千里的方圓內,實現直接的統一治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華之地的情況不同,它的疆域遠比巴原遼闊,散佈著大大小小部族,彼此之間不論是生產發展水平還是民風習俗,差異都很大,在歷史上也有過漫長的各部族融合、分化、再融合、再分化,並不斷向更偏遠區域遷徙的過程。

中華天子名義上的統治範圍,就是中華文明在當時所能輻射的範圍,對於偏遠的部族,中華天子的統治只是接受名義上的效忠與臣服,透過朝貢與冊封的方式。

越接近中原之地,中華天子對核心部族的控制力就越強,尤其是生活在中原之地的各部族,更是炎黃融合後中華天子的核心臣屬。

侯岡氏部族並不算很大,如今擁有人丁總計八千餘眾,所佔據的領地面積,甚至遠不如九黎五大部中的任何一大部。但這二者之間是不可比較的,南荒之中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