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正確的認識這個問題,比如馮一平回矽谷後,他打壓今天蓄意在馮一平面前表現的布魯斯,那就會造成內耗。
內耗,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馮先生,”穿著高跟鞋的前臺,邁著小碎步跑過來,“有一家中文報紙,想對你進行一個專訪,我該怎麼答覆?”
“中文報紙?”這個馮一平也不是第一次接觸,兩年前為了自己的那本書,他在美國好幾個地方做過演講,那一次,他同樣接受了紐約幾家中文報紙的訪問,不過,不是專訪。
“讓他們留下聯絡方式,最遲明天給他們答覆,”想必這些報紙,也是看到了自己跟布隆伯格午餐的新聞,才跟過來採訪。
“乾脆帶我去華人街轉轉吧,”馮一平說。
“好的,那我們還是去法拉盛,”
“這邊曼哈頓南端下城,現在已經高度商業化,生活成本很高,911後,已經讓很多人覺得曼哈頓不夠安全,因此,為了降低生活成本,好多華人,都把家搬到了法拉盛,現在得法拉盛,才是紐約最好的唐人街,”
“那好,就去那看看,”馮一平從善如流。
…………
透過電影和電視,不少人都瞭解了曼哈頓上東區的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
那麼與此相對的便是皇后區。
穿過收費站的大橋,馬上就看見許多建築工地,以及好多沒有陽臺,由磚塊砌成的陳舊的居民樓。
舉目望去,除了滿世界的這種四四方方的老樓,就只有各種五顏六色但是藝術感十足的牆壁塗鴉,確實非常熱鬧。
而且,和一般對美國社群不同,在這,就是那些老樓下面,也被闢成了商店,和國內一樣,生活非常的方便。
“人真多,”還沒真正走下去,布坎南就感慨了一句。
華人聚居的地方,總是如此。
馮一平想起了以前聽說過的一個笑話,“那次在曼哈頓中國城,我聽一個餐廳老闆說,有一天,他店裡來了個客人,專門挑了靠門口,能看到外面大街的位子,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而且好像看不厭的樣子,”
“餐廳老闆好奇的問他看什麼?那人說,我來自德克薩斯,來這就是看這些人的,”
“哈哈,”布坎南大笑,“德克薩斯州,真稱得上是第地廣人稀,他沒見過街上一直這麼多人,也正常,”
他們已經踏入熱鬧的“緬街”,這是法拉盛這個華人聚居區,最主要,也是最熱鬧的商業街。
當然,這個緬街,不要自作聰明的認為它跟緬甸有什麼關係,真沒有,那完全就是音譯過來的,mainstreet。
走在熱鬧的緬街上,馮一平還是覺察出了這邊與曼哈頓那邊的唐人街不一樣的地方,那邊,聽到的大多數是粵語交談,而這一邊,來自中國東南西北的口音都有。
忽略掉路邊那些熱鬧的繁體字招牌,以及人群中為數不少的老外,馮一平恍惚有自己目前在國內火車站附近轉悠的感覺。
所有的一切,真的都非常像,天南地北的貨,南來北往的人,路邊店裡熱情的電喇叭吆喝聲,和國內火車站周邊真沒什麼區別,熱鬧、嘈雜,看上去不太衛生,整體感覺,就一個字,“亂”。
“我這是在美國嗎?”布坎南笑。
“當然,你肯定是,”馮一平說,“如假包換,”
跟著他也問了一個問題,“我只是想問,這不是華爾街嗎?”
一路走來,他留意到,就這麼一小塊地方,他目前已經看到了富國銀行、滙豐銀行、美國銀行、********等十多家銀行,未免太誇張了些。
不過,再想想以華人為主的亞裔,存款率高,他也就釋然了。
“新聞上報道說,因為華人集中在法拉盛這一代居住創業,這甚至帶動了皇后區的就業和經濟,最新的資料顯示,法拉盛的就業人口增長了近5%,是全紐約市的8倍,”
馮一平此時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商店的門頭上,這些名頭都非常大氣,字首一般都是亞洲、東亞、南亞、新亞、新世界……等等。
而且這些招牌挺有意思,比如眼前這家店,招牌上第一行,是為手機和座機充值,第二項,是全美和全中國的快遞,第三項的那玩意,絕大多數人都猜不到,“特效蟑螂藥,”
這個國內都很少看到賣的好不好!而且一個店裡怎麼同時做這幾樣生意,壓根沒有關聯的好嗎?
“布坎南,紐約有多少華人?”看這眼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