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只是天國之間的短暫間歇,受難只是救贖的一種方法,儘管人們極為關注嬰兒,認為孩子一出生就應該受到洗禮,但卻不很關注母親。助產士們被告知如果面臨在母親和孩子之間選擇其一時,她們應當選擇孩子。如果一個婦女死於分娩或者懷孕期間,她會被埋葬在一個並不神聖的地方,唯恐她會玷汙其他人。
哺|乳
母親保護她的嬰兒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是母|乳餵養,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有關女性身體的諸多禁忌使母|乳餵養因而顯得令人反感而難以實施。
一些母親宣稱不願意哺育嬰兒,因為這不光破壞了她們的形象,而且還阻礙了她們和丈夫之間的親熱,因為人們普遍認為Jing液會使母|乳變酸。通常嬰兒需要哺|乳到兩三歲大,顯然很多夫妻沒有耐心等待這麼長的時間。
除了用奶瓶餵養,另一種更為安全的做法是為孩子請一個|乳母代為哺|乳,而這在歐洲的貴族和商人階層是尤為普遍的做法。也許這正解釋了為什麼有錢人要比底層的婦女養育更多的子女。畢竟哺|乳抑制了生育力。一些送出去請人代為哺|乳的孩子長到兩三歲才被送回父母身邊。
在公元15世紀的歐洲,隨著印刷技術的推廣,兒科讀物已經有很大的讀者群了。那些親自哺育孩子的母親們聽取讀者們的建議,知道了該怎樣和何時餵養嬰兒更好。
給孩子起名
孩子出生後的頭一件大事就是安排接受施洗,通常是在出生後的一週內。父母們被告知時間上不應遲於嬰兒出生那周的週日或下一個聖日。之所以如此急自然是因為剛出生嬰兒有很高的死亡率。中世紀的神學家認為存在一種地獄,未施洗的嬰兒死亡後會去往那裡。結果父母們都很害怕未施洗前會失去孩子,他們願意在天國為自己的孩子留有一席之地。這樣即便在人世他們要忍受失去愛子的痛苦,將來到了天國一家人也會永恆地團聚。要是一個孩子沒受洗就死去了,他只能被葬在教堂墓地偏遠的北角,而那裡通常是用來埋葬自殺者的。
施洗之禮結束了孩子初來人世的混沌,在驅避魔鬼的同時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教誨,這不僅僅被看做是靈魂得到庇佑,同時也保護孩子不受那些可能引起死亡的邪魔的侵害。沒有有效的醫療條件,父母們只能力所能及地保護孩子平安健康。
不是隻有取了名字才能施洗,但是為了給孩子在教堂備案繼而在“命書”上有所記錄,給孩子起名就很重要了。中世紀的西方國家大約只有20種基督徒的名字可以用,其中約翰和瑪麗最為普遍。在基督教形成的早期很多人都改掉他們看上去顯得異教的名字,用新的基督徒的名字來進行施洗,所以名字在當時即指基督徒的名字。
事實表明,中世紀的歐洲常有死嬰、棄嬰出現,但這並不表明那時的人們不願擔起父母之責,而更多是被窘迫的生活現實所迫。基督教的影響使剛出生的嬰兒比先前得到了更多的重視,母子之間相親相愛的關係尤為突出。但是中世紀的孩子長到七歲就被認為成年了,直到公元19世紀,童年才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生階段被人們認可。
生育之苦
很長時間以來,受教育和傳授知識給後人是男人的特權,女人不能傳授知識甚至不能接受教育。未受過教育和強大的宗教忠誠感使她們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一角色。都鐸時期和斯圖亞特時期的英國,女人們普遍沒有讀寫能力,這使得這期間沒有女性留下的文字記錄,使人無從探察她們身為社會一員卻沒有權利與地位的感受。歷史資料清楚地表明雖然生活對兩性來說都是艱難的,現存的社會偏見和由聖經所造成的錯誤觀念卻對女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生育期間。
在公元16世紀和公元17世紀,人們普遍認為女人生育是她們為社會所作的唯一貢獻,沒人認為她們身體和精神上受到的關懷是重要的,只有她們扮演的繁衍後代的角色是受到重視的。儘管分娩對女人造成了肉體的折磨同時還帶來生命危險,已婚的女人還是認為她們應該儘可能多生孩子。不能生育的女人被認為是被上帝剝奪了權利,儘管這樣的女人比起那些生育能力強的女人來說可能壽命更長,活得更健康。即便忍受著不斷生育的痛苦,能生育的女人還是覺得那些不能生育的姐妹們很可憐。
懷孕
公元16世紀和公元17世紀,整個社會仍受許多禁忌的制約,交合與懷孕的聯絡仍是年輕夫婦們不願提及的。對於新婚夫婦,第一次受孕會帶來震驚。許多女人直到腹部已明顯隆起才意識到自己懷孕了。
對那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