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巡捕局局長張金峰極為喜歡她,當初張金峰準備撮合朱絲絲和他的兒子,幾次邀請朱絲絲去家裡吃飯,朱絲絲都加以婉拒,張金峰卻不以為忤,反而一再提拔她,想來覺得朱絲絲是個人才,就算不能成為一家人,也要拉進自己的小圈子,南國少數幾名女吏員官途都很暢,張金峰審時度勢,自然知道自己提拔朱絲絲沒壞處、沒阻力。
薛明九還是沒有訊息,不過瑞四並沒有真的在報紙上登他的變節供詞,而是按照葉昭吩咐派出密探前往西域。
日升昌一案,北國迫於調停國和南朝的壓力,終於偃旗息鼓,但還是對李家課以了五十萬兩銀子的重罰,而且山西巡撫想來也接到了密令,對李家嚴加監視,防止其舉家南逃。
這事未必是六王所願意見到的,但北國官僚體系註定了其對商人的輕視,聽聞有一位位高權重的軍機對如此輕恕李家極為不滿,上了摺子請辭。
其實又何止六王,葉昭看著手上奏摺,現今自己又何嘗不是覺得做事情越來越難?所以說王朝更替,未出現新的利益集團尚好說,而隨著新的利益集團漸漸形成,變革的阻力也就會越來越大。
階外,侍衛輕輕推開門,李鴻章垂手而入,到了近前打馬蹄袖跪倒參拜:“臣下李鴻章參見王爺。”
葉昭嗯了一聲,李鴻章站起,垂手立在一旁。
是葉昭召他來見的,看著手上奏摺,葉昭道:“田一農的摺子你怎麼看?”隨著議政處設立,南國高階官員也很是調整了一番,比如原廣東巡撫柏貴調任政務院農務大臣,原江西巡撫高溱調任廣東巡撫,浙江巡撫馮登凡調任江西巡撫等等。
田一農原任湖南布政使,葉昭也見過,去年年末遷升浙江省巡撫。
卻不想田一農上任不久,就搞出了妖蛾子,在浙江金華府,有一家官辦橡膠廠,田一農遂在全省發出禁令,禁止民間辦同型別企業,也就是禁民辦橡膠廠。
田一農給議政處上摺子,稱此舉可令金華橡膠廠一枝獨秀,利潤豐厚,更陳情議政處,可將此舉在全國推廣,原有民企自不必管它,但以後官辦企業所經辦之產業,該行業民間不得參與不得競爭,如此官辦企業蒸蒸日上,國庫定會越來越充裕。
葉昭看了摺子頗有些無奈,這不要將南國政策倒退到洋務運動麼?南朝雖有官辦企業,但在葉昭心目中,自是為了促進民間工業的發展,對一些冷門但對南國經濟佈局有著重要作用的行業投資辦廠,起一個疏導引領的作用,令民間企業受其啟發鼓舞,可萬萬不是為了國家壟斷某一行業。
最令葉昭心情沉重的是議政處卻認為此議甚佳,提倡實行。
議政處六位議政,只有李小村一人反對,李蹇臣、袁甲三、周京山、鄭珍甚至李鴻章都表示贊成。
想也是,如李蹇臣,思想守舊,雖受葉昭薰陶多年對於發展工商極為認同,但想來覺得官辦企業壟斷幾個行業無可厚非,更是國庫充裕之道,袁甲三和鄭珍就不說了,比李蹇臣還要守舊,甚至袁甲三對於民間辦廠都有些排斥。
周京山強於法務、識人,對經濟不怎麼精通,同樣是守舊派,自會附議。
甚至李鴻章,雖是新派官員,但限於目光的侷限性,顯然也覺得這個摺子頗有些見地。
只有李小村,商人出身,作過買辦,又跟了自己近七年,和自己思想最是接近。
葉昭拿著摺子問李鴻章“怎麼看?”李鴻章心思何等慎密?這摺子議政們不但都閱了,更大多贊同,若王爺也認同,又何須多問?
躬身道:“不過一家之言,還請王爺聖裁。”又道:“臣下等雖覺其言之有物,但也不過隔靴搔癢,紙上談兵。臣下等妄言誇許,不過是鼓勵之意,各省百花爭鳴,不阻諫道,正是王爺之聖論。”幾句話,又將議政處幾位議政的責任給輕輕摘了。
葉昭微微點頭,說道:“官辦壟斷,弊患實多,此事你們再議議。”
()
“喳!”李鴻章急忙應是。
看著李鴻章的背影,葉昭輕輕嘆口氣,雖然現今自己能靠著威信強行令他們跟著自己的軌道走,可這種態勢,又能延續到幾時?
南國之發展,若這般下去,矛盾積累越來越深,只怕早晚會呈強弩之末,當自己政令不通之時,就會鬧出大亂子。比較幸運的就是,南國新技術不斷發展,如電力的出現,很是能好好消化一陣子,從一定程度上,算是為這枝漸漸無力的強弩又添上了助推劑,掩蓋著舊的矛盾。
現在南國就是在大躍進,以飛速發展令民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