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在大美女眼中成為文學名人,那就值得慶賀啦!”
“成為文學名人有什麼好啊?你看現在。有多少人在罵我呀?!”趙海笑道。
趙向前一愣。隨即。就和張康、於寧一起,呵呵呵笑了起來。
——
關於《傷痕》這篇小說孰是孰非的大辯論達到了**之時,一個重大新聞,在華國傳播開來!
那是一天的早晨,八點整,全國各地各處的廣播喇叭,突然播放起華國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則新聞節目——
華國公有會中央部召開重要會議,會議中。華國公有會中央部對教育大革命做了全面總結,進行了功過是非的客觀評價。
緊接著這條重要訊息播放的,就是華國公有會中央部此次會議的決議公告。
在這篇數萬字的決議中,華國公有會中央部將歷時十八年的教育大革命定性為一場浩劫,稱它給公有會和華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華國公有會中央部在這篇劃時代的、十分重要的決議中宣佈,華國公有會要領導全國人民,撥亂反正,醫治創傷,開創一個公有社會的新時代。
當天的《華國日報》,也在頭版頭條。刊登了華國公有會中央部的決議公告,並且。還同時配發了本報評論員文章。
《華國日報》主編胡雪署名的這篇評論員文章,讚頌了華國公有會的英明偉大,高度評價了華國公有會勇於開創新時代的精神。
在評論華國公有會是如何高瞻遠矚、順應民心時,胡雪竟然提到了正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進行的那場關於《傷痕》的大辯論!
華國人都知道,《華國日報》的社論文章,歷來代表華國公有會最高領導層的思想,在這樣一篇重要的社論中,提到一篇小說,可見這篇小說的影響有多大!
華國公有會中央部的決議公告和胡雪的社論文章一經發表,關於《傷痕》的大辯論,便立即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
第二天,全國所有的報紙和電臺,都轉載、轉播了華國公有會的決議公告和《華國日報》的社論,而批判和反對《傷痕》者,則全都銷聲匿跡了!
華京大學218宿舍裡,張康和孫小胖兩人忙成了一團。從包括華京市在內的全國各地高校寄到夏荷文學社的信,像雪花似的,飄飄而來。
這些信,基本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申請書。那些本市學校或者異地學校的文學愛好者,紛紛要求加入夏荷文學社,並在信中遞交了自己的簡歷。
第二部分,是求助信,請求夏荷文學社的同學幫忙修改作品、推薦作品。那些隨信寄來的小說、散文、詩歌、甚至新聞報道等等稿子,堆滿了張康的書桌。
在那些求助信中,點名請趙海、張康、於寧、趙向前四人指點習作的人,佔據了絕大多數。
對第一部分寄信人,孫小胖負責審查、登記、造冊,將他們吸收為夏荷文學社的成員。
按照華國大學校園社團法規定,大學生有權報名參加本校或者其它院校的相關社團,各校園社團,不得以任何藉口,拒絕符合條件的同學提出的申請。
夏荷文學社在有了周沫等學校教師那樣的特殊成員後,又開始出現其它學校的成員了。
對第二部分寄信人,剛開始的時候,張康還讀讀他們的稿子,然後提一提意見,再寫一封回信。
可是,這一類信件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趙海每天收到的那些同類信件。
張康找趙海、於寧和趙向前等人幫忙看稿子,他們都推脫說沒時間看。無奈之下,張康也只好狠下心,把它們扔到一邊去了。
在這些日子裡,趙海也沒閒著,甚至連上課的時間,都給耽誤了。
先是華國日報社來了一位女記者,要採訪趙海。趙海當時還有些得意,畢竟是第一次有人要給他做專訪,新鮮、好奇、虛榮、成名的快感,等等,等等,使他難以免俗。
此時又不比在澳戶。那時候,是假扮米國隱秘富豪家族的公子,怕人識破真面目,面對媒體記者,只好化妝,搞成了那麼一副醜陋相。
現在。翩翩一英俊少年。他巴不得和前世那樣。有影片可上,來一個全方位曝光,震一震那些不長眼的敵人們,使得他們再也不敢打自己的壞主意。
趙海沒想到,給了他第一次專訪殊榮的女記者,竟然是一位熟人!
她就是去年冬天,跟著胡雪,和錢平陽等省、縣、公社領導人一起到三家村去採訪的那個女記者。
女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