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6章:重慶不是依戀地(4)

關錦璘11人向江岸南邊的餐館走去,慘淡夕陽把最後一抹光輝灑在他們身上後;便就落寞地跌進窩裡去了。

霧氣重重的江岸城市陷入昏暗之中,挑起在門簷口的旗幌在江風的襲刮中發出獵獵的、催人驚悸的聲音。

關錦璘噬魂落魄般向前行進著,腦子裡還是在《大公報》接待廳聽到的,看到的情景。

女招待雨打芭蕉的面容——張季鸞先生的逝去——茫茫山城依舊在,人間再無張季鸞。

關錦璘痛心疾首地念叨著——為什麼好人多遭難!為什麼鐵骨之人早離世!這世道多麼的不公平……關錦璘萬箭穿心

一邊的劉鶚卻侃侃而談重慶人對美食的親睞和挑剔——

“重慶是吃貨的世界!”劉鶚直言不諱道:“四川人是吃客!每天不吃白米飯腰桿子就疼,每噸白米飯不搞幾個菜哪能嚥進肚子!”

關錦璘不吭聲,他回味張季鸞這樣的文人;回味著文人的骨氣。

王國倫接上劉鶚的話:“國倫是東北人,習慣於大骨頭熬酸菜;也親睞豬肉燉封條,可不知四川人的美食觀念!”

劉鶚呵呵笑道:“重慶本幫菜百菜百味,小吃眾多;離不開市民的欣賞和厚愛,惟老食客卻也不大好伺候!”

“老食客?有點意思!”王國倫驚歎一聲:“有啥子不好伺候嘛!”

劉鶚嘿嘿笑道:“重慶老熟客個個精明,善於將有限的鈔票投入到無限的美味中去;他們選擇餐館的方法猶如老中醫瞧病——望、聞、問、切四種方法齊上!”

關錦璘從沉思中回過頭來看了劉鶚一眼,不屑一顧道:“吃飯像老中醫瞧病,望、聞、問、切四種方法齊上?這也太饕餮了吧!”

劉鶚笑聲呵呵,道:“先說這望,老食客就餐決不會立即叫菜;先要仔細觀察一番菜品——店家的魚鰓是紅是黑,豬頭肉上的鬃毛打整得乾不乾淨;冬瓜南瓜老不老,茄子豇豆長蟲沒有;然後瞟瞟店堂地上光潔與否,水漬漬的不便下腳;再瞥瞥洗碗槽,若是髒碗筷成堆;蒼蠅蚊子縈繞,立馬走人;若是乾淨的碗筷煮在大鍋裡,加分;駐足,一飽口福!”

“這是很好生活習慣呀!”關錦璘有點興奮地說:“重慶食客這種望的生活習慣應該在全國推廣才對!”

關錦璘不無感慨道:“中國之所以不被西方人看好,除了國力的薄弱外;致命的一點就是環境衛生!城市還好一點,邊遠鄉村還沒有脫離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髒、亂、差——有些地方人畜同宿,連鍋灶都沒有;就在屋地上吊只鍋做飯,怎麼會衛生?”

劉鶚感同身受地附和一聲:“關將軍沒有說錯,打敗小鬼子後;國家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搞衛生建設!聽我來說聞吧!”

定定神接著道:“老食客的鼻子尖嗅覺特別靈敏,以鼻子作為探路的柺杖——走到小麵攤前,他們的習慣動作就是聞聞辣椒香不香,如果不是清早現炸制的多半會拂袖而去;花椒方面以茂縣、汶川或遵義的為佳,其他品種聞不慣;店家熬製的豬油是肥膘油還是正宗的板油,他們的鼻子也能辨別!厲害吧?”

劉鶚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邊聽得入迷的柳翠蓮:“柳上校專心,是不是聽出點名堂來了?”

柳翠蓮咯咯笑道:“劉高參是大戶子弟,咋就對民間的生活習慣如此熟悉,講起來頭頭是道;一點也不外行!”

劉鶚揚聲笑道:“柳上校還真問到向上了!”

清清嗓音繼續道:“職下從美國留學回來後沒有事情幹,就奔波成都——重慶兩座城市之間專門研究川人的飲食習慣,才有瞭望、聞、問、切的概括!”

把腦袋在脖子轉了一圈道:“大熱天,超過半個月的豬油最好不要再添進麵碗;做熨斗糕的雞蛋不可臭烘烘,做涼麵的切忌使用劣質菜油;做涼蝦涼糕者少來摻糖精,做燒餅者隔年的芝麻慎用;要不老食客能聞出來的!”

關錦璘來了興趣,瞥了劉鶚一眼道:“劉兄概括得精到,川中食客也是實在厲害!”

劉鶚得意洋洋:“前面說了望和聞,現在說問——鼻子下面有嘴巴是不是?老食客愛提問:老闆,你說你那個是土雞;怎麼腳爪爪現黃色?這條江團號稱野生,而今眼目下正值禁漁期,你從哪裡撈起來的喲?掌櫃的羊排據說來自內蒙古,怎麼嚼起來活像本地的山羊?你的老鴨湯上桌肥嘟嘟,一咬一包糟,恐怕既非土鴨也非老鴨吔!還有你那個牛肉,明明是水牛嘛,你賭咒發誓說成黃牛;你的肉丸子筋筋吊吊,哪是什麼眉毛肉哦!”

王國倫呵呵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