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鎮魂在漢武帝的陵寢前對100多名小鬼子進行別開生面的血性教育;不禁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觀看。
這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啊!
幾個學生模樣的青年人一支國軍部隊出現在茂陵之中,面對漢武帝的陵寢肅穆而立;一個看似上了點年紀的長官給部隊講述漢武帝平定匈奴,擴充套件西域的故事;便覺十分好奇。
因為這些學生打算上戰場殺倭寇,專程從西安趕來茂陵謁拜漢武帝;沒想到遇見知己。
一個戴眼鏡的瘦高個上前一步大著膽子相問:“請問長官,你們是國軍哪個部隊?抗日時期來到漢武帝的陵寢前進行國防教育;其情其景實在感動呀!”
小山鎮魂喜笑顏開,向前一步向眼鏡學生端端正正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道:“我們是孫蔚如將軍屬下趙壽山17師騎兵連的,卑職是上校文化教官何保重;我們部隊趕往天寶執行公務路過漢武帝陵寢;不禁激情迸發,便在先祖墓前體味一下大漢的威武!”
小山鎮魂不虧為將才,隨口便是一個天衣無縫的杜撰;頓時搏眼鏡學生和周圍圍觀者的熱烈掌聲。
關中百姓哪個不知道孫蔚如和趙壽山,而守衛黃河、中條山的部隊就是孫蔚如、趙壽山的屬從。
關中百姓更知道800陝軍面對倭寇淫威,集體投黃河為國捐軀的英雄壯舉。
把那個手執軍旗,面西吼唱《兩狼山》戲詞的國軍青年兵士視為偶像。
這時候趙壽山17師騎兵連在漢武帝陵寢前舉行國防教育,大家不是敬佩便是感激;不少人竟然主動給小山鎮魂的人送水送水果送雞蛋。
小山鎮魂假冒國軍趙壽山17師的名義,被關中老百姓擁戴那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些許,小山鎮魂向阿部篤實打了一個眼神。
阿部篤實心領神會,將手中的指揮刀向前一指喊了聲:“目標西府天寶市,出發!”
一百多匹戰馬衝出茂陵,絕塵而去;小山鎮魂騎的慄黑色日本古馬衝在最前面。
日本古馬跟蒙古馬種屬同一起源,為古老的馬種之一。
日本馬平均體高120——142厘米,體重267.7——372公斤;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披毛濃密,毛色複雜。
日本馬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日本馬經過調馴,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日本騎兵經過幾次大的戰爭,裝備和素質不斷的強大和完善;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人馬結合部的馬鞍。
日本戰馬的馬鞍在三〇年式騎兵馬鞍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
1897年(明治30年)研製成功的騎兵馬鞍,使用了制式化時的年號;被稱為三〇年式軍鞍。
三〇年式騎兵馬鞍最早用於日俄戰爭,十分適合東方人矮小身材的騎兵使用;但這種馬鞍也有不少弊端,往往使戰馬無端受傷。
日本在大正14年研製成功一種新馬鞍,稱為一四年式騎兵馬鞍。
一四年式騎兵馬鞍在稍經改良之後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
為了防止馬背和馬鞍之間的摩擦,騎兵部隊的官兵們都會在馬背上鋪上毛毯。
馬鞍橋上掛有鞍囊和旅囊,鞍囊中裝的是騎兵用的必需品;旅囊中裝的則是戰馬的必需品。
通常防寒外套和雨衣也掛在鞍橋上,參加實戰的話還要在旅囊上加上飲水用的水囊和露天宿營用的小型帳篷。
阿部篤實這支騎兵小隊的裝備比日本其他騎兵部隊更為精良。
騎兵所有的隨身攜帶物件以及馬具、韁繩、馬蹄鐵等,都放在或者掛在馬鞍橋上的鞍囊和旅囊裡。
這樣一來,即便後方的後勤部隊不能及時給騎兵部隊實施補給;騎兵部隊也有能力長時間的獨立行動。
然而戰馬的負擔也因騎兵所攜帶裝備而加重,雖然通常戰馬攜帶的裝備以及行李的重量被限制在戰馬體重的三分之一以內,但是戰爭正式爆發之後;騎兵攜帶武器裝備的複雜化使得戰馬所攜行李重量超過了150公斤,這也嚴重影響了騎兵行動速度和機動性。
阿部篤實這支騎兵裝備有專用手槍,無論是馬上還是步下的近距離戰鬥;手槍能夠連續射擊,為騎兵的取勝起到保障作用。
日俄戰爭中,日本小規模騎兵部隊在敵後與俄軍遭遇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