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俘改造所之所以叫大同學園,那是小林家二和山口美黛子在關錦璘“天人合一”思想指導下,請來兩個設計師設計出來的。
兩個設計師一個是英國人艾奇遜,一個是燕京大學教授樑子溢。
從外表上看,大同學園儼然一座教堂抑或高官達貴的花園。
這就有點不著邊際了吧,大同學園畢竟是用來改造戰俘的收容所;這些戰俘手上都佔滿中國的鮮血,把他們像老爺一樣供養起來還叫什麼改造?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了,其實戰犯不是改造而是感化過來的;感化的作用大於改造百倍。
大同學園就是在感化戰俘的基礎上設計出籠了城配套的建築和監舍。
建設和監舍一經拿出,立即遭到非議;說這不是改造戰俘的場所,而是八旗子弟的滿城。
還說如此豪華的建築,在天寶市還很少看見;國家在抗戰時期財政如此緊張,周邊地區的老百姓生活還很清貧;將大筆大筆的錢財投入一所戰俘所的建築上,讓雙手沾染過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鬼子居住在豪華公館裡頤享太平;於情於理都講不過去。
關錦璘頂住了來之四面八方的非議,他的觀點是:殺死俘虜只能消滅一個敵人,虐待俘虜交換回去後又加重了仇恨;而教育改造則不僅減少了敵人,還增加了自己人;如果把改造二字換成感化,效果恐怕會更好;將感化了的戰俘送回去打入敵人內部為己所用,勝似一個團一個師的兵力在前線硬拼;善待俘虜利益是巨大的,八路軍就是透過改造俘虜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在戰爭中發展自己;國民政府大後方為什麼就不行?
關錦璘的主張得到王國倫、田寶懷、陳子懷幾個大後方主政者的支援,設計方案才定了下來。
可是在花費資金時卻也又顯得捉襟見肘。
小林家二和山口美黛子很是糾結。
就在這時,小林家二和山口美黛子接到從瑞士的一份來信;來信的是小林家二的父親小林正義。
小林正義是東京大學教授,1931年就反對天皇侵略中國而被通緝;小林正義逃亡歐洲從事教學工作。
一次偶然機會,小林正義從報紙上看到兒子做了中國改造戰犯的大同學園園長喜極泣淚;連夜寫來書信,說兒子乾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善事;願將自己畢生積蓄的100萬美元捐獻給大同學園修建屋舍。
修建大同學園的錢是小林家二的爸爸出的,關錦璘在協助徵完土地後便撒手不管;小林家二和山口美黛子甩開膀子大幹起來。
學園1937年開始動動,1938年3元第一批建築交付使用;100萬美元是堅實的後盾。
因此,大同學園10個監區的屋舍全是賓館式建築;一些貧困的日本兵士住進來後不打算回日本去了。
建築歸建築,畢竟還是戰俘所,一週的防護設施和警衛並未減少。
這樣一來,每個監區就設有一個食堂,一個衛生所,一個小賣部,一個娛樂活動室,一個圖書館。
全園共有10個食堂,10個衛生所,10個小賣部,10個娛樂活動室,10個圖書館。
咋一聽像是學校?不錯,大同學園就是按照學校的模式設計的;一個園字能引申幼稚園、菜園、茶園、果園、家園、故園、校園、梨園等,建築規模上就是由此而來的。
附近送糧送米送肉的老鄉就說風涼話:“日他孃的腳後跟,日本人殺了中國那麼多人;來天寶住進大同學園比我們的老祖宗都舒坦,老子也去殺人進大同學園!”
老鄉說的是氣話,可從一個側面說明大同學園對戰俘的優待。
以後的許多年裡,關錦璘不止一次地對人說:“優待俘虜不只是八路軍的專利,國民政府大後方的大同學園同樣可以優待俘虜!”
關錦璘的話是樂觀的,可他沒有想到;就在他為大同學園的成績沾沾自喜時,日偽特務的暗殺和破壞活動也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
大同學園除過賓館式的監舍,還有不少公共設施,譬如說教學主樓群、戰爭影象展覽大樓、技術操作大樓——梁家輝設計、製造捷豹A型坦克,最初就是在技術操作大樓裡進行的。
一些具有軍工技術的日本戰俘被感化後成為大後方兵器製造方面的能手,向子超改造擲彈筒、重機槍、輕機槍時;戰俘所不少日本官兵幫了大忙。
向子超生前感慨不已地說過:“我們跟日本兵在戰場上是敵人,刀對刀槍對槍,可是在戰俘所就是兄弟了!”
大同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