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念道: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這樣唸完,李世民忍不住大讚道:“好文,好文啊,沒有想到唐舟這小子竟然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清新脫俗,清新脫俗啊,以前以為他只會寫詩作詞呢,看來是真小瞧了他。”
李世民怎麼也沒有想到唐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其實這也不奇怪,唐建國沒多久,如今最重要的還是經濟、農耕方面的建設,文化上稍顯落後一點,根本沒有辦法和後來的盛唐想必。
畢竟只有解決了大家的生活問題,才會有更多人的投入到文學中來嘛。
此前大唐並沒有多少文章寫的好的,如此見到這麼一篇文章,自然也就覺得這文很不錯了。
再者,這是柳宗元的遊記,而柳宗元跟韓愈他們是古文運動的提倡者,他們的文章是要比詩詞更有名的,再者,柳宗元、韓愈以及歐陽修、蘇軾四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能成為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人,他們的文章能差到哪去,只怕窮及整個華夏,也找不出多少比他們厲害的人了。
李世民一遍稱讚,又忍不住看了一遍,這樣看完,道:“文章寫的好,而且言之有物,給人一股清新之感,這小石潭寫的連朕都想去永州看上一看了。”
說著,李世民搖頭苦笑,接著又低眉沉思,許久之後,問道:“再過段時間就該考核各地官員的政績了吧?”
“是的聖上。”
“好,唐舟這小子在柳州三年,頗有建樹,也該回京城了。”
……
貞觀二十年秋,赴京趕考的書生已經來的差不多了。
長安城空前的熱鬧,每天都有不少才子的文章詩詞傳出,每天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冒出頭來驚豔一下大家。
整個大唐,有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科舉給了他們機會,自然也就使得他們來這裡碰碰運氣,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了。
長安熱鬧,但直到這個時候,狄仁傑才終於來到京城。
此時的狄仁傑已經弱冠,個子比幾年前高了許多,也更顯成熟,就是略微有點胖,小肚微微隆起,走起路來怎麼看都跟翩翩風度聯絡不上,不過好在他那張臉沒有長殘,還是挺英俊的。
這是狄仁傑第一次來長安,當初跟他大哥唐舟在一起的時候,他就特別想來長安一趟,只是他那時年幼,跟隨自己父親到處為官,這來京城長安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
如今他終於來了。
他站在長安城牆外面,看著那城門,看著城門裡面延伸的大街,然後緊緊的握住了拳頭,在心裡告訴自己:“長安城,我來了,我要在這裡創造屬於我自己的輝煌,像大哥那樣的輝煌。”
他是深深被唐舟所折服的,所以一向都以唐舟為榜樣,想做出一番功績來。
這樣暗自告訴自己後,他這才帶著僕人趕進了長安城,長安城內更覺繁華,街上人來人往,他從來沒有在那個城市裡看到過這麼多人。
僕人狄祿小心謹慎的跟在狄仁傑後面,走了一段路後,終於忍不住問道:“少爺,我們這是要去什麼地方啊?”
“來了京城,怎麼能不拜訪一下大哥的家人呢,我們去東西市買一些禮物,然後去唐家莊園。”
狄祿哦了一聲,然後便連忙跟了上去,兩人先去了東市,因為這裡的東西更貴一點,去唐家莊園,若是拿一些便宜貨,難免會讓他們覺得很美面子。
買完東西,兩人又去了西市,來到西市的時候,已經正午,兩人都有點餓,於是決定先去翠明樓吃飯,吃完飯後再去拜訪唐舟家人。
中午的時候,翠明樓生意很好,想要找個桌位都很難,兩人進來之後,發現裡面已經沒有什麼桌位了,於是只好在裡面等,而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很多人也都在等。
當然,如果狄仁傑亮明跟唐舟的身份的話,柳紫衣肯定會給他安排一個好的房間,不過狄仁傑並不喜歡這種特權,所以並沒有言明自己跟唐舟的關係。
好在等了一會後就有人離去,兩人很快就在那張桌子旁坐了下來,坐下之後,兩人點了幾樣小菜,一壺小酒,就這樣吃著喝著。
旁邊有幾名書生在閒聊,一開始他們聊的還是一些詩詞歌賦之類的東西,但聊了一會後,可能覺得這些東西都不知聊過多少遍了,於是便聊起其他來。
“諸位,我曾經遊學大江南北,倒是遇到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