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記中寫道:“正因為絕望於孔夫子,所以到日本來的,那還拜什麼?”日本人認為這是善意之舉。孔子是中國的聖人,如果知道日本也有參拜的廟堂,那麼一定會欣然前往,於是便帶他們前去。然而,革命的留學生大多是出於對孔子的反對才來到日本學習的。 。 想看書來

脫亞論(2)

當時中國許多知識分子和魯迅一樣,對孔廟極度厭煩。他們的反儒思想和福澤喻吉的“脫亞論”有相似之處。

革命雖然取得了成功,可是又出現了一個要稱帝的袁世凱。袁頻繁舉行尊孔活動,因此知識分子便希望推翻被袁利用的儒教。在反對的浪潮下,袁的復辟理想最終破滅,被迫取消了帝制,不久便抑鬱而亡。

當時,日本和中國簽訂的“二十一條”極大地激起了民憤。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和中國都是參戰國。雖然孫文極力反對中國參戰,但北方政府在外國的邀請下最終參戰。當時德國在青島擁有租界,並且在山東半島享受各種權益。以聯合國身份參戰的日本進攻在青島的德?

第六章 儒與近代117117軍,佔領了德國擁有的地盤。日本在提出繼承德國在山東擁有的特權同時,還要求將即將到期的遼東半島租期延長到九十九年。所有要求合稱為“二十一條”。中國也是聯合國成員,原本希望收回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並且遼東半島二十五年期限將至,理應返還,但是卻被無理地延長到九十九年,這激起了血氣方剛的中國青年的極大憤慨,於是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大規模的*示威。其中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領導的*最為有名,這就是有名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不僅要求廢除“二十一條”,還對接受屈辱條約的政府提出了抗議。導致中國最後接受喪權辱國條約的正是“舊來的陋習”,必須把它推翻。這與福澤諭吉提出的“脫亞論”有相同之處。運動中打出了許多口號,“打倒孔家店”便是其一。“打倒孔家店”自然是反儒運動。

我們一直以來跟隨著孔子先生學習,但是現在這位先生已經不再優秀了,應當另投師門,那便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即*與科學。

當時北京大學教授陳獨秀和胡適在言論界十分活躍。他們所創立的《新青年》雜誌在知識青年中影響很大。

胡適(1891—1962)曾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杜威,歸國後在北京大學任教。他討論了除儒教外的中國古代思想,並從中提取精髓,對儒教進行批判。陳獨秀(1879—1942)作為後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運用*主義展開反儒運動。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偽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在《新青年》的創刊號上,陳獨秀髮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旗幟鮮明地舉起了反儒大旗。魯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記》也發表在《新青年》

上,揭穿了仁義道德的吃人本質。

118儒教三千年他們之所以對儒教進行抨擊,是由於堅信儒教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五四運動過去已經多年了,如今又提出了儒教在近代化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的觀點,如果幾十年前的鬥士們聽到這樣的評價想必一定會很詫異吧。

與近代接軌(1)

最後提出總結。

有人認為儒教是近代化的障礙,有人又主張儒教在近代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究竟應當如何看待儒教呢?

如果說儒教有很多面,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可能會有人批判儒教“狡兔三窟”。然而如果仔細考察一下儒教的各個層面,便最終會迴歸到儒教的各個流派上。

先來看儒教的宗教因素,即供奉天地祖先。成為無愧於天地、祖先之人,這是儒教教徒的基本理念。對萬物懷有虔誠之心,對待“近代化”也是如此。

康有為認為孔子是借周公之口說出了自己的理想,這就表明了儒教無法擺脫尚古主義的宿命。

“虔誠”對近代化起到了積極作用,而尚古主義起到了消極作用。聖人周公所處的是烏托邦式社會,而五百年後的孔子時代,即春秋之世則墮落為“道不行”的時代,社會風氣敗落,這是儒家學者的共識。康有為之師、廣東九江先生朱次琦(1807—1881)提出了“三世說”,認為社會是沿著亂世、昇平世、太平世順次發展的。這種樸素的進化史觀,給儒教造?

第六章 儒與近代119119成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