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當企業透過推進準時化生產,發現了大量的問題之後,也就產生了新的需求——怎樣幫助每一位企業成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働化的想法的誕生和發展,就是在上述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因此,它與裝置本身沒有什麼關係,而是直接針對問題的管理體系。

這樣的管理體系所強調的是持續改進管理方式,並植根於“不能少,但更不能多”的看板管理的理念,聚焦於管理者的思維以及相關的制度安排。

第五節 管理者的服務意識在哪裡——標準作業(1)

《崗位說明書》與標準作業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是否包含作業成果標準的內容”。

標準作業不僅僅包含針對作業成果的標準描述,更是一系列富有針對性的指令的集合。

編寫標準作業,與其說是管理者向操作者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不如說是管理者為操作者提供了更直接的服務。

只有在精細化的指令下,才有可能完成精細化的操作——如果不編寫相應的標準作業,就永遠難以期待“精細化操作”的出現。

標準作業的編寫格式本身,就能起到幫助相關人員提高思維質量的作用。

對標準作業的誤解

每當我面對企業提出“你們有沒有標準作業”的時候,很容易就得到“我們有標準作業”的答案。而實際情況是,包括一些諮詢企業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內企業,都會將崗位說明書、以及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作為“標準作業”。

然而這樣做法是錯誤的,崗位說明書不等於標準作業。

在說明什麼是真正的“標準作業”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標準作業”的前身“作業標準”。

“作業標準”是對工作成果的具體要求。這裡的具體要求包括:

? 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是10分鐘還是3分15秒);

? 成果中包含幾個客觀的指標;

? 使用什麼樣的工具(用板子還是改錐擰緊螺栓)……等服務於具體操作的方法說明。

砌磚的案例

在這一領域裡,西方國家早在一百年前就開始了系統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勒時代的疲勞曲線的研究、照明的研究、動作合理性的研究。

透過《科學管理原理》一書被廣為流傳的改善砌磚的案例,更是該領域中的典範。管理者透過系統的觀察,將砌磚工作歸納為20幾個具體的操作動作,之後合併了一些操作,刪除了一些操作,將刪除的操作分配給沒有砌磚技能的“小工”。經過這樣一番“改造”,使用一個具有砌磚技能的工人,每天的產能提高了3倍。

透過這個案例,《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作者向大家證明:絕大多數自然而然形成的操作方法和習慣,都或多或少地缺乏科學的依據,同時也展示了透過科學的分析、合併、刪除……等一系列的改造,不論品質還是成本,還是產能,都將有大幅度的提高。

崗位說明書不等於作業標準

標準作業與崗位說明書的最大區別就在於:

“標準作業”——是用具體的工具名稱;詳細的、精確到秒的時間;以及一系列數字;還有涵蓋了佈局、間隔、高度等各類難以用語言準確描述的示圖……等作為主要內容的。

而“崗位說明書”往往是用一些難以量化的概念,比如工作、質量、方向、檢查、成本、資訊……作為其主要的內容。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到兩者間距大的差異。那一年我去豐田工機參觀,去之前他們寄給了我一張地圖,是從車站到第一個我要參觀的廠區的路線圖。因為有了這張圖我沒有走任何的冤枉路。令我驚訝的是,當接待人員和我結束了幾句寒暄之後,他就直接地問到:“您收到我們的地圖了吧?”我說:“是。”“您有沒有走冤枉路呢?”我說:“沒有,沒有。”因為在那張圖上不僅標註了需要拐彎的路口,而且標註了拐彎處的標誌性建築,甚至標註了每一段路程步行大致需要的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這一做法的原則:針對一項工作提供指導,以幫助操作者避免不應遇到的問題。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五節 管理者的服務意識在哪裡——標準作業(2)

下面對比一下我們國內的企業。當有公司外的人員來公司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說明方法,不但沒有提供準確詳細的地圖,更不會根據來訪者的情況(是步行、還是開車、還是搭乘公共交通……),給出不同的指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