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宋朝,得名於窯口所在的地名。
磁州窯,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名氣極大,曾與景德鎮齊名。
而磁州窯最出名的,就是生產白釉黑彩瓷器。
褚凝手中的香爐,正好符合磁州窯瓷器的這一大特點。
磁州窯創燒於宋朝,也是在宋朝達到的鼎盛時期。但它為民間所喜愛,發展自然十分迅速,因此流傳度極高。
從宋朝到清朝,磁州窯瓷器的燒製,就一直沒有斷過,期間甚至還有些新的發展。
但不管怎麼說,磁州窯瓷器中最珍貴的,還是出自於宋朝的那一批。
宋朝時期,文風盛行,當時出現的很多器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些影響。
瓷器的燒製,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宋朝時燒製出來的瓷器,不管是風格還是瓷器表面的紋飾,有不少都是迎合了文人們的喜好的。
梅蘭竹菊這四大君子,更是瓷器燒製中最常用的素材之一。
所以好好的香爐上竟然出現了竹枝紋飾,這一點兒也不奇怪。
香爐本身的表現已經說明了,它就是磁州窯瓷器。
唯一需要確定的,也就是它的具體燒製年代了。
而這一點,在香爐底部留下的款識,就已經證明了。
磁州窯瓷器中,題寫年款的瓷器其實並不多,已經現世的不過寥寥幾件,還被收藏在國內外的大型博物館當中。
褚凝手中的這隻香爐,“家國永安”本就是宋朝時期常見的落款標識。而“熙寧三年”,則是表明了香爐出世時間。
熙寧,是北宋宋神宗使用過的年號之一。
有了這些表現,褚凝已經完全可以確定,她手裡的這隻香爐,就是真真正正的宋朝磁州窯瓷器!
只可惜,這隻香爐因為儲存不當的緣故,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一些損壞。加上它造型普通,器型又小,所以在價值上,還是打了不少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