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困難。我想起三叔和我說過:在地裡辦事情的人,長得再怎麼歪瓜裂棗,看一眼一輩子忘不了都沒關係,但是在人堆裡混的出貨夥計,最好是哪兒都能看見的那種人。從死人手裡拿東西方便,從活人手裡拿錢最難。

小花的手下把潘子身邊的四把椅子搬過來,這是給四個大盤口坐的,三叔的體系非常分明,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

在長沙,存在著一個歷史悠久的盜墓銷贓體系,這個體系是在民國末確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再往前追溯,肯定有同樣的體系存在,但是歷史動盪,各種體系在動亂中都被摧毀,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如今的體系,卻是民國時候傳承下來的。

古董買賣,分為在國內的收藏和國外的走私。俗話說“盛世古董”,只有在太平盛世,才會有人專心收藏古董,但是這句老話是片面的,只有在封閉的世界裡,才有效。

最初康乾的時候是一個大盛世,但是大清朝閉關鎖國,順治十二年海禁到康熙二十三年才開放,之後康熙五十六年又禁,之後開開禁禁好像快板一樣,雖然整體時間不算長,但是對於海運的控制非常嚴格,那一段時間,盛世古董有所體現,但因為海禁、重刑的壓迫,盜墓活動並沒有到猖獗的地步。

唯獨在民國之後的一段時間,一來是國外有大量的需求,二來是國內關口開放,政府自顧不暇,近代歷史上盜墓的高峰期就出現了。

市場很大,又沒人管,事情都做大了。

當時形成的第一個體系,就是走私體系。源頭是盜墓賊,之後是“客人”,這些客人都是古董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