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9部分

與之理論,可在其幾乎出手的時候也不曾起意還手互毆,是不是?”

“我只是不想把苦心學習的武藝用在這種小事上……”

見段秀實小聲辯解了一句,杜士儀不禁搖搖頭道:“只要不是欺凌弱小,武藝儘可在該使用的時候使用,否則因為這種情形而損傷了身體髮膚,怎麼對得起父母師長?而有的時候,儘管秉持公理正義,可因為實力弱小,與其盲目抗爭而導致不必要的死傷,還不如先行蟄伏,等待轉機。要知道,慷慨赴死固然不易,而力挽狂瀾更是不易!”

段秀實張了張嘴,彷彿想要反駁,可終究因為整理不出合適的言辭,最終沒有說話。而等到他告退時,杜士儀看其怏怏不樂的樣子,就知道段秀實心裡某種根深蒂固的認識,不是他能夠輕易扭轉的。

可即便身為師長,他也不可能強求段秀實的三觀和自己一模一樣。他已經告誡提醒過了,今後也只能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去繼續影響這個弟子。

至於眼下漸漸舒緩的朔方局勢,倒不用擔心戰爭,胡戶們的遷徙也還有一段時間,最要緊的事,不是別的,正是八月初五天子的千秋節。

在開元十七年之前,儘管歷朝歷代的皇帝在聖壽這一天總會以各式各樣的方式慶祝,但把生日作為舉國性節日的,李隆基還是開天闢地第一個。那時候覺察到天子心意建言此事的,是張說和源乾曜。這些年來,千秋節慶祝的規模越來越大,而百官敬獻銅鏡,也就是千秋鏡,已經成了慣例。

這麼多年過去,杜士儀甚至不得不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宮中來自天下官員敬獻的銅鏡是不是堆得完全沒地方放了。除此之外,天子每年亦會頒賜四品以上官銅鏡,他的品級還是在鄯州都督隴右節度副使任上方才到的,故而也就只有四面,可照這樣的速度,他也恐怕很快就要專門建一間供奉天子賞賜銅鏡的鏡室了。

即便對於這樣的頌聖很沒興趣,但天子自矜自傲之心顯而易見,他也不會在這上頭潑冷水。早在調任之前,王容就已經憑藉自己出身商家之利,早早請了能工巧匠鑄鏡。當然他也知道,若是能把玻璃鏡子做出來,自然就能技壓群雄,可奈何他對燒製玻璃著實沒什麼心得,光是妻子岳家的琉璃事業就已經夠紅紅火火了,犯不著再讓人眼紅。

這天晚上回房,聽到王容欣慰地說杜廣元總算長大了,他在笑言了嚴母有功之後,就拐到了千秋鏡這個話題上。他本待想著不冒尖隨大流,只要別被人挑自己不盡心就行了,卻沒想到王容說出了另外一句話。

“杜郎,這次獻給陛下的千秋鏡,我想可以稍微加點花樣。這些年陛下的兄弟們只剩下了一個寧王,因而對於修道煉丹之術也頗為熱衷,既然如此,何妨給陛下一個不是祥瑞的祥瑞?再說,也可以給宮中的惠妃一些刺激。”

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

須臾便是八月千秋節,作為大唐第一個將自己的生日定為節日的天子,李隆基收穫了無數臣子獻上的各式各樣的寶鏡。政事堂三位宰相中,李林甫敬獻的寶鏡極盡精美,裴耀卿的中規中矩,而張九齡的則是最出人意料——他竟是將自己編撰的一套勸諫之書《千秋金鑑錄》送呈。作為天子,李隆基即便不高興,也只能捏著鼻子收了,而且還裝模作樣大為嘉賞。

而除卻張九齡,滿朝就沒有第二個人敢於這樣煞風景了。就連各地邊臣,亦是不遠數千裡敬獻自己的千秋鏡。這其中,這些年來一直中規中矩的杜士儀,此次卻突然敬獻了一面據說是從黃河中打撈起來的古鏡。當古鏡經高力士之手呈遞到天子面前的時候,李隆基便發現,這鏡子雖歷經歲月,仍然幽雅而古樸。宮中也有那麼幾件據說是傳自商州的青銅器,和這面鏡子相比做工彷彿,可這面古鏡的背面,卻有老子騎青牛之象!

因大唐素來尊崇老子,甚至尊其為玄元皇帝,李隆基本人又鑑於武后和韋后當初全都是藉著佛教意圖自立,對於道教的扶持素來不遺餘力,見此鏡不禁喜上眉梢,老子騎青牛旁邊的八字篆文則更讓他驚異了。因為那“道基弘方,既隆且昌”八個字,不但蒼勁古樸,而且從某種角度看去,竟然連鏡面上也能呈現出這八個字!

如若旁人敬獻這樣的千秋鏡,他嘉賞歸嘉賞,得意歸得意,總還有幾分保留,可呈送此鏡的是歷來不出挑隨大流的杜士儀,這意味就不同了。

要知道,杜士儀在當年尚未入仕之前,就敢在關宴上呈上雷擊枯梅,諷喻梅花風骨,貶低牡丹富貴,而後多次強諫直諫,深得宋璟讚譽,韓休賞識,素來被認為是年輕直臣第一人。而杜士儀在中書舍人任上時,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