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6部分

制度就目前而言,沒有變更的需要,義務兵役制度和府兵制度的優劣相比較,結合當時的情況來說,反而是府兵制度更加優越,若是在這個階段實施義務兵役制度,恐怕會對大唐的整個軍事架構產生嚴重的影響,府兵制度的衰亡是很久以後的了,而在目前,蘇寧找不到勸說李二陛下廢除府兵制改用義務兵役制的理由。

現代的東西,不是每一樣放到古代都是好的,古人有他們自己的智慧,古人的智商不比現代人低,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為,古人做不到而我們做得到,這就意味著我們比古人優越,古人是封建愚昧的,而我們是理智科學的,恰恰相反,古人的能力,不比我們差,在他們所處的時代,現代人幾乎無法生存。

究其一切,我們只能長嘆一句,換了人間而已。

軍事大學的產生就是為未來的軍事改革做了鋪墊,軍事大學裡面的學子會接觸到大唐幾乎所有的名將,瞭解他們的治軍方式和行軍思路,瞭解他們的作戰水平和戰略戰術,全面瞭解,重點吸收,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繼承,或者基於此方式開創自己的方式。兩相比較的話,蘇寧更傾向於後者,就好像韓非子就學於荀子而主張法家一樣。

就在這些課程當中,蘇寧也會留給他們一些需要自己仔細考慮的問題,比如大唐軍制的優劣性,大唐軍制需要做出哪些合理的改變,大唐的行軍思路是否陳舊,是否需要改進,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改進,每一次問的問題都會給學子們留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思考。一個季度三次問題。作為和季度考試同等重要的評判標準,和季度考試放在一起評分。

在這樣的激勵之下,軍校的學子們無論是偏向於文藝派的還是偏向於鐵血派的都會是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在圖書館裡面查閱相關資料。找一些大將去詢問。或者直接去找玄甲軍教官詢問這些問題。更有甚者向李靖提出申請,成群結隊的跑到附近的軍營裡面直接觀察軍營的組成,然後自己思考。給出答案。

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很正確,每一個月的作答收上來之後,大將們都會共聚一堂,各自查閱學子們的意見,還真的發現了不少比較有深度有道理的評斷,讓大將們高度重視,甚至鬧到了皇帝那裡,李二陛下也是一位大將,對這些問題也很重視,深入瞭解之後,還真的做出了不少改變。

所以從那之後,每一個月的審理環節都極其被重視,所有大將一定會抵達李靖的辦公室裡面,一起審查這些建議和看法。

軍校所帶來的改變,會讓這一批被培養出來的軍官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處理能力,他們會具有健全的人格與思想,會獨立思考,不會盲目聽從上峰指令,就好像杜荷有一回犯了倔,就自己的意見和李世績辯論了整整一個時辰,硬是把李世績給辯的說不出話來,李世績敗退之後,還是李靖親自上陣,用事實告訴杜荷他是錯的,杜荷這才認慫。

李世績評價,日後杜荷這小子不得了,肯定是一個不聽話的傢伙,但是肯定能打,打起來不要命,和我辯論的時候眼睛都能冒火,這小子真的變了,變得太厲害了。

事實上軍校的學子們從來都不會盲目,被培養出了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糾錯找茬的性格之後,對於很多大將提出的觀點,一些刺頭兒都敢在課堂上直接提出來,然後和大將辯論,很多大將為此抱怨沒面子,程咬金就曾經被自己的兒子在課堂上狠狠地駁斥了一頓,當然,當場沒發作,還表揚了一頓,下課之後一頓暴打,這是不尊重父親與師長!

為此蘇寧還去找程咬金理論了,把程咬金狠狠地罵了一頓,差點兒打起來,反正就此之後,大將們上課也不敢胡吹海吹了,生怕被找茬兒,丟面子……

美好的過往歷歷在目,學子們各執一詞激烈辯論甚至為此大打出手的場面不斷在眼前浮現,大將們被駁斥的面紅耳赤卻又不好發作的樣子甚是可笑,學子們辯論成功之後的得意洋洋也甚是欠打,但是一陣低低的抽泣之聲將這一切都化作了碎片,在蘇寧眼前的,是數十對喪失親子的父母的傷心哭泣。

戰死者之中,四個獨生子,家中只有一個兒子,其餘三十六個家中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但是大多數都是家中長子,長子喪生,父母甚痛,更別說還是一家人的驕傲了,轉瞬之間化為烏有,誰的心裡都不會好過。

大軍凱旋的第二天,父母家人們陸續到來了,一對有一對老夫妻帶著年紀或大或小的男孩兒女孩兒來到了軍事大學,一路上路費食宿全部都由政府承擔,就當做公費旅遊好了,這也是父母家人們都能前來的原因,可是能見到自己的孩子的還好,見不到的,這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