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藝的改進。
而在這個時期,芝麻和黃豆的產量都很少,如何能得到足夠的油?只能採用更高的技術和足夠數量的芝麻與黃豆,這才能有足夠的油,大唐人口不多,每個人吃的油的數量也不能算多,所以說,這一招,應該能行。(未完待續。。)
五百三十七 該來的還是會來
想要讓大唐百姓吃上油,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用明代的工藝還達不到那個程度,除非真的有足夠的原料,但是還是相當的浪費,因為就算是明代中國的工藝技術,想要將芝麻和黃豆裡頭所有的油都榨出來,是做不到的,技術限制,一直到十九世紀西方人發明了浸出制油法之後,壓榨榨不出來的油水才能被提取出來,增大了油的產量。
在大唐,想要重現明代中後期中國古代技術巔峰時期的工藝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明代到底還是農業社會,並沒有提早產生工業革命,技術多是人力技術,並非機器力量,但是比大唐的技術要高出好大一塊兒是毋庸置疑的,大明的技術是牛逼的,明代前期,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就算是後期內憂外患的時候,依舊不忘引進西方技術為我所用,哪像韃子王朝……
和明代同一時期的西方社會正在產生劇變,資本的不斷累積使得傳統工藝技術下產生的產品數量無法跟上經濟的發展需求,在這種刺激之下工業革命拉開了序幕,西方的生產利用爆炸式的增長將古老的東方帝國遠遠甩在了後面,而正在此時東方最強大悠久的帝國在明王朝的統治下走向了衰落,清王朝確立統治之後,東方漢族帝國最後的希望落空了。
反而是日本,因為拒不承認清王朝的正統性,就好像宋亡之後不承認元王朝一樣,並未像過往一樣跟著漢族帝國的腳步前進。保留了明代的大部分傳統,以至於到了美國人入侵敲開日本國門之後,日本可以在短時間內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增強國力,迎頭趕上美國人,廢除不平等條約重獲自由,成為亞洲唯一的列強。
歷史不容假設,雖然蘇寧很想知道如果大明王朝扛住了遊牧民族最後的瘋狂,那麼漢族帝國會不會迎來不一樣的明天,但是這是無法假設的。因為沒有人可以回到那個時候。或者說這樣的假設就不應該存在,若是大明扛住了那一波最後的瘋狂,現在存在的所有人或許也不會存在了。
但是不管如何,不管滿清如何貶低明王朝。明王朝依舊是中華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王朝。一切具有近代化萌芽的政治經濟技術變化都產生在大明。無論是內閣制度使得君王不早朝,朝政卻可以依舊維持,亦或是引進西方火器技術改進自身。從而獲得了數次與西方殖民者戰鬥的勝利,或者是《天工開物》等等一系列閃耀著智慧光輝的技術產物,都證明了明王朝雖然已是窮途末路,但是並不固步自封。
或者說,明王朝的性格叫做偏執,極度的偏執,但是,絕對不是黑暗和腐朽。
把大明的技術水平轉移到大唐來,是否可以讓大唐提早獲得數百年之後大明的國力呢?製取白糖的技術已經讓蘇寧轉移到了大唐來,但是因為甘蔗數量的稀少和運輸不易,導致白糖的價格始終無法下降,但是江南之地的開發過程當中,已經有了大規模建設甘蔗園以獲取足夠數量的白糖的計劃。
山東之地和蜀中之地被大規模推廣種植稻米和土豆,產量接連攀升,而油料作物的種子芝麻和黃豆種子也被緊急調派到華北平原和長江平原地區,準備種植,工部的農具改造行動如火如荼的展開,蘇寧下達的改進製糖工藝和制醬油工藝的命令穩步展開,現在又增加了另外一個命令——改進位制油工藝。
大明的技術圖紙如數下發,交給這些人去研究,去仿製,然後改進,技術的改進不是一張圖紙就可以做到的,讓大唐的技術人員理解幾百年後大明引進西方技術改制之後的技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過墨家子弟不就是幹這個的嗎?墨家部分機關術之精巧,是西方科學完全無法理解的,放到如今,全世界都比不上,只能說是巧奪天工。
一項又一項農業技術方面的不斷地在大唐朝堂上確立,一項又一項改革措施在皇帝的推動和臣民的努力下不斷地展開,朝堂機構為了適應這些農業和技術方面的改革而變動,政治改革也在逐步確立當中,大唐以肉眼可辨識的速度發展,逐步走向了另外一個時空所無法企及的高度,那一個時空的大唐充滿了雄壯與失誤,蘇寧希望,把失誤的環節砍掉,只留下雄壯,讓大唐威武雄壯的性格一直延續下去。
這,正是蘇寧所期望的。
至於軍事方面的改革,蘇寧只想說,大唐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