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大唐……誰啊?我怎麼不知道?
相對於松贊干布的狂傲,祿東贊則顯得冷靜得多,他敏銳地察覺到了松贊干布目前的危局,他不是沒有考慮過投靠神明教集團,但是在之前松贊干布強勢的時候,他曾經強勢驅逐了進入他的家族領地傳教的神明教,所以和神明教結下了死仇,他不能放任松贊干布死掉,松贊干布被打倒了,他也只有死路一條。
在和大唐的戰爭中,祿東贊為吐蕃找到了另外一條道路——依靠強大的大唐,收拾掉神明教,再緩緩剷除反對派權貴,建立一個大唐模式的中央集權政府,掌握全部的權力,然後當皇帝,自己做丞相!
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該如何利用強大的大唐帝國呢?
和親?這是很常用的手段,之前他就透過戰爭強迫尼泊爾王國的尺尊公主下嫁給松贊干布,現在大不了再用一次,當然了,見識到唐軍戰鬥力的他不會再採用軍事手段,而是採用求情的方式,結果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大唐皇帝陛下以國書的形式廢除了和親,大唐公主只嫁給大唐國民,且是有功之臣,不嫁給外族。
沒辦法,祿東贊囧了,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消失了,還有什麼道路?那個奇怪的危險的年輕人告訴他,可以引入大唐的宗教來對抗本地的宗教,引入一心向善的佛教和寬容和諧的道教,而且這兩個宗教的最大特點就是——絕對不允許殘害人命!
只這一點,就會和神明教產生劇烈的衝突,習慣於拿活人祭祀的神明教一定會視這兩個教派為眼中釘肉中刺,無形之間會分擔松贊干布的壓力,松贊干布可以獲得喘息之機,重整自己的勢力,在軍隊中來一次大清洗,將自己的心腹安插入軍隊,得到完全掌控軍隊的結果,那是最好不過的。
祿東贊此來,就是來和松贊干布商量如何幫助大唐佛教和道教在吐蕃站穩腳跟的事情,只是正好撞上了松贊干布的火氣狂飆的時候,頗有些不合時宜,人在憤怒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理智,這是他的父親臨死前告訴他的真理,想要擊敗一個人,就要先讓他產生憤怒,並且沉溺於憤怒之中無法自拔,到那時,無論他多麼強大,也會自己給自己挖好墳墓,就等著你將他推進去,蓋上土壤。
松贊干布不能繼續憤怒下去了,至少如今還不能,大家擁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你要是死了,我也就完了,所以就算是為了我和我的家族,你也不能死,不能憤怒!
一念至此,祿東讚的步伐堅定起來,無論如何都要讓松贊干布恢復往日的冷靜,只有一個冷靜的贊普才能為他帶來最大的好處,所以無論如何,也要讓他恢復冷靜,讓他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未完待續。。)
六百一十二 宗教的反擊
祿東贊大步流星的想要進入王宮,在宮門口被松贊干布的貼身親衛攔下:“將軍,贊普說,他不想見任何人,任何人都不要進去,否則會被治罪的,而且……”侍衛壓低了聲音:“贊普現在的心情真的是不太好,連最喜歡的瓷器都被摔碎了,所以,將軍還是不要進去了吧……”
松贊干布的親衛是贊普家族的世代世襲親衛,忠誠度絕對可靠,也是松贊干布非常信任的人,人數只有三百,但是要論戰鬥力的話這三百人可以正面擊潰一千人以上的正規軍,都是心腹中的心腹,比起祿東贊來說,還是這些親衛更被信任,所以凡是贊普一系的官員都知道這些親衛說的話有絕對的可信度。
祿東贊平時也很樂意和這些親衛打好關係,和這些親衛打好關係的話,有他們給贊普說些好話,那對於自己的仕途很有用處,別小看了這些親衛,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就是能否說的上話的關係,官再大,說不上話,沒用,這世道人人都有點兒小小的權力,關鍵看你會不會用。
祿東贊何其聰明,當然知道這裡面的門道,所以這些親衛也很願意給祿東贊提供方便,這就告訴祿東贊這個時候不是發火的好時候,而要冷靜的思考對策,要讓別人滅亡,就讓先讓他瘋狂。
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古往今來的每一個失敗者都印證了這個道理,但是顯然松贊干布並不知道。吐蕃也沒有漢人那麼悠久的歷史,但是無所謂,只要有人明白就可以,祿東贊就是一個明白人,他謝絕了護衛的好意,還是要求進入王宮,並且承擔一切後果……
松贊干布摔碎了自己最喜愛的瓷瓶之後,就已經有些冷靜了,不是為別的,只是為自己的瓷瓶被摔碎了感到肉痛而已。別的還無所謂。著最喜歡的瓷瓶還真叫他肉痛,看著一地的碎片,無話可說,心中對於神明教的那群人更加痛恨。正在此時。祿東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