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5部分

復生產和生活,所以阿拉伯帝國的領土全部都歸屬這兩個帝國,你們兩家自己分,我們只要錢和財物還有物資。還有今後大唐商隊和大唐人在你們兩大帝國的領土中暢行無阻的權力,當然。還有設立大使館,擁有自主裁判權的權力。

兩大帝國幾乎是沒有任何意外的全部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只要不要領土不要人口,其他的你想要你拿走就是了,反正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口,我們都可以重新獲得。你們不要那是再好不過了,你們已經很強了,要是再要領土,我們就要考慮一下是否有必要聯合在一起對抗你們了。

這也是大唐的外交家們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所決定的,我們要土地和人口的話。他們就會結成同盟對抗我們,我們不要土地和人口,只是表示我們需要安穩的邊境和足夠的時間的話,那麼他們就會狗咬狗,互相消耗已經摺損了很多的實力,那麼對於我們日後的大計而言就會很有好處。

我們對付阿拉伯帝國的原因只是認為他們取代了波斯帝國之後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對於這裡沒有人口和領土的想法,你們和我們長得不一樣語言不一樣,統治起來太難了,所以乾脆不要,給我們錢和各項利益就可以,大唐人會在這裡享受到最高規格的待遇,這是我們最高的要求。

兩大帝國分別和大唐簽訂了《大唐、羅馬友好互助條約》和《大唐、波斯友好互助條約》,從法律意義上確定了三國之間的互相友好關係,當然了,其中並沒有包括羅馬人和波斯人之間的合約,他們似乎沒有打算簽訂相關的約定,他們之間已經開始了相關談判和摩擦,在這個大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

貞觀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羅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產生了一次小規模的軍事摩擦,起因是雙方都看中了一塊豐饒的土地,而雙方的軍隊都不打算讓掉這塊土地,於是羅馬一百二十人和波斯八十人展開了小規模的械鬥,結果是羅馬人戰勝,把波斯人打死打傷三十多人,而波斯人則殺死了二十多個羅馬人,打傷了五十多個羅馬人。

雙方的政府立刻開始了相互的口誅筆伐,以及聚兵相互對峙,眼看著就要打起來,薛萬徹大怒,遣大將薛仁貴率軍一萬奔赴摩擦地,將雙方痛斥一頓,然後分別遣使往羅馬人的主帥和波斯人的主帥處調停,貞觀十四年十月一日,在大唐軍隊的調停之下,兩國停止了聚兵,而是在當地劃了一條分界線,作為戰後雙方的國界。

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的械鬥,但是羅馬人和波斯人雙方都開始瞭解到,雙方之間的蜜月合作期已經結束,裂痕開始產生,現在有大唐軍隊調停,但是大唐軍隊一旦撤走,或者大唐不介入雙方之間的事情,那麼雙方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摩擦,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芥蒂,那可就說不定了。

不過如今在薛萬徹的虎威之下,雙方都老老實實的決定要握手言和,先把阿拉伯人收拾掉,然後再慢慢的收拾對方,所以他們都得到了大唐提出的作戰方略,並且表示一定嚴格遵守。

這個時候,大唐軍隊是最少的,只有十萬,波斯軍隊是最多的,有二十五萬。羅馬軍隊也有十五萬,但是考慮到波斯軍隊的戰鬥力實在是無法入眼,唯一一支強大的精銳的被大唐將軍調教出來的三萬輕騎兵就只好全部出動,然後薛萬徹命令薛仁貴率軍一萬加入波斯軍團的陣營中,擔任副統領的職位,主將當然是波斯人。

不過這個波斯人比較喜歡和大唐人合作。樂於見到大唐人指揮軍隊大勝仗然後他得到功勞,所以他很樂意把實際指揮權交給薛仁貴,而他不管不問,只管拿功勞,而羅馬人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戰鬥力的,和阿拉伯人交戰數次,也曾獨立打敗阿拉伯人的西征軍團,奪回敘利亞,所以薛萬徹沒有派人幫助和指揮羅馬人。他相信羅馬人可以完成任務。

任務就是三路進軍,兵分三路,從左中右三個方向一起南下阿拉伯帝國的最後領土,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然後逼迫阿拉伯帝國首先就要兵分三路抵抗三路進軍的三國聯軍,分散他們的實力,如果是大兵團聯合作戰的話,他們五十萬人盡出。我們五十萬人盡出,這場會戰一下子成了一百萬人大戰的戰場。多大的戰場才能接受一百萬人的廝殺?

所以果斷的,三路進軍,薛萬徹選擇了最難的中路作為唐軍的行軍路線,一路都很坎坷,還有不少關卡,這個只有擁有火炮的唐軍才可以順利透過。至於次之的右路則交給羅馬軍團,而最容易的左路交給了薛仁貴統帥下的波斯軍團,雖然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但是波斯軍團的人雖然多,可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實在是差強人意。

打了那麼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