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啊……
頓時整個遠征軍的將軍們都不太平衡了,羨慕嫉妒恨的要死,能得到蘇侯爺這樣的讚譽,足夠薛仁貴青史留名了,薛仁貴的確勇敢,可是他們也不差,於是他們紛紛要求蘇寧也要為他們畫畫寫詩,讓他們一樣青史留名,否則他們可是很不平衡的。
蘇寧哭笑不得,揮毫一副畫,提名《將軍令》——天山有我任風囂,一匹走馬赴前朝,誰斷天涯無盡處,我望長漠如煙霄。
這是一幅長達五米的大畫卷,上面畫了整整三十七名將軍,還有之後的千軍萬馬,一面“唐”字大旗獵獵飛揚,展現出了大唐軍隊的威風凜凜,大唐將軍的威武不凡,直教遠征軍大軍心花怒放,“徵西三十七將”之名也隨之傳開,成為大唐軍隊裡面最有名氣的一群人,直逼漢光武帝的“雲臺二十八將”。
而那首《將軍令》也被很多武將文臣大為讚賞,覺得豪氣沖天,大漲我大唐軍威,在這樣的激勵之下,大唐軍隊連打三個勝仗,徹底把阿拉伯軍隊的殘餘勢力驅逐出了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並且向南部快速進發,李二陛下為此大喜,還賞賜了蘇寧很多東西。
那之後,整個遠征軍得到了大唐社會的極大關注,在整個天下都已經漸趨安定,唯有西方邊境還在戰火連天,遠征軍將士得到了大唐許多民眾的關注,他們的家屬也得到了來自於大唐官方和民間的慰問,而對於遠征軍將士來說,家鄉的食物到了那裡也該壞了,沒有意義,但是家書確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正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這種時候,家書才是遠征軍將士們最希望看到的東西,於是一次專門的送信行動就開始了,一千名士兵護送著十多萬份信件去大唐遠征軍的駐紮地給他們送信,讓他們知道家人們的訊息,讓他們知道來自於家鄉的問候,讓他們知道家人們一切都好。
薛仁貴也得到了家書,得知自己的兒子已經會喊爹爹了,鐵漢子一樣的薛仁貴立刻就哭了,然後流著眼淚給自己的妻子回信,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為薛訥。
而在這之後,大唐、波斯、東羅馬三國即將面臨一場巨大的軍事行動,三國聯軍將正式向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阿拉伯帝國最後的領土發動最後的進攻。(未完待續。。)
九百二十六 裂痕
貞觀十四年九月二十一,大唐遠征軍主帥薛萬徹和東羅馬帝國皇帝、波斯帝國皇帝舉行了三方會盟,正式確定了三國將聚兵五十萬南下徹底消滅已經精疲力竭的阿拉伯帝國,三年的戰爭之後,阿拉伯帝國的精銳兵馬損失殆盡,大將盡喪,第二任哈里發憂病而死,第三任哈里發臨危受命,卻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主兒,只能守,不能攻。
阿拉伯帝國東征西討波斯帝國和東羅馬帝國鍛煉出來的四十多萬強軍已經在三年的戰爭裡面被悉數消滅,所餘者不到三萬,十多個著名的將領只有三個還活著,其餘八人全部戰死,在三年戰役中的一場又一場戰鬥中,這些將領和軍隊損失殆盡。
其實阿拉伯人心裡面也明白,羅馬人和波斯人心裡面也明白,他們有今天,阿拉伯人有今天,百分之八十的功勞都要算給唐人,如果不是當初大唐軍隊馳援波斯人,估計現在波斯人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甚至連首都都會失去了,那樣的話,戰鬥就會變得沒有意義,失去了波斯人的牽制,羅馬人覺得自己估計也不是吞併了波斯人的阿拉伯人的對手。
那會非常驚險,即使阿拉伯人沒有實力徹底的消滅東羅馬帝國,但是重創還是可以的,比如敘利亞,比如那豐饒的產糧重地,那些可都是帝國的命根子。
所以,波斯人和羅馬人是有共識的,所以在面對唐軍統帥制定戰鬥計劃的時候,他們雖然有所不滿,可是還是決定遵守這份戰鬥計劃,因為唐軍用他們的戰績彰顯了他們凌駕於中亞三大帝國之上的絕強戰鬥力和絕對的戰鬥意志,甚至也包括他們的戰鬥方式和戰爭科技。那可怕的火炮,一開始炮彈還不會爆炸,結果現在炮彈都會爆炸了,每一次火炮登場,阿拉伯人總會被炸得血肉橫飛,而己方的戰鬥減員非常之少。
他們甚至也知道。唐軍擁有獨自一軍消滅掉阿拉伯帝國剩餘力量的實力,即使他們只有十萬軍隊,而如今阿拉伯帝國還對外宣稱有軍隊五十萬,但是徹底的擊潰是沒有問題的,唯一有問題的就是統治,這一點,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其實也在暗中較勁,誰都希望獲得更多的阿拉伯帝國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國覆滅之後。共同的敵人消滅之後。
唐軍表明了態度,他們不要領土,他們的領土已經足夠龐大,他們現在需要時間去整理自己的領土,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