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兩個空格)。

清代藏家劉銓福跋:〃……惜止存八卷〃。此本每頁騎縫上標寫的卷數與回數相同,但是劉氏當時收藏的〃八卷〃自然不止八回,而是八冊,共三十二回,是否連貫不得而知。

本文的原意,是純就形式上與文字上的歧異──總批的各種格式、回末有無〃下回分解〃之類的套語或詩聯、俗字不同的寫法、其他異文──來計算甲戌本的年份,但是這些資料牽連庚本到糾結不可分的地步,因為庚本不但是唯一的另一個最可靠的脂本,又不像甲戌本是個殘本,材料豐富得多。而且庚本的一個特點是尊重形式,就連前十一回,所謂白文字,批語全刪,楔子也刪掉幾百字,幾乎使人看不懂,頭四回也還儲存一無所有的現代化收梢。此外許多地方反映底本的原貌,如回末缺詩聯,仍舊保留〃正是〃二字,又如第二十二回缺總批,仍舊有一張空白回前附葉,按照此本的典型總批頁格式,右首標寫書名。

尊重形式過於內容的現象,當是因為抄手一味依樣畫葫蘆,所以絕對忠於原文,而書主不注意細節,唯一關心的是省抄寫費,對於批語的興趣不大,楔子裡僧道與石頭的談話也嫌太長,因此刪節。

五○年間,俞平伯肯定甲戌本最初的底本確是乾隆甲戌年(一七五四年)的本子──以下概稱一七五四本,免與〃甲戌本〃混淆──不過因為涉嫌支援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