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眨眼的相反動作是睜大眼睛。制定一個計劃,每天讓孩子這樣練習,並在“日記本”上記錄練習後抽搐的次數,如果有進步,就及時給予獎勵。
4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或戶外活動,也可以讓他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交往,在輕鬆的環境中,能大大減少孩子的抽搐。
矯正孩子的壞習慣(12)
()免費TXT小說下載
揪頭髮
孩子的雙手常常閒不下來,而且都有自己的習慣動作,有的喜歡玩手絹,有的喜歡吃手指頭等。有的孩子的習慣動作就是揪頭髮,把自己的頭髮一根一根地往下揪。只要新頭髮一長出來,就不停地揪,甚至他頭上像斑禿一樣,外出要戴帽子。
學齡前的兒童他們的自我意識尚未建立起來,他們“善於評價”別人,不“善於”評價自己。這個時期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後果,靠自己很難克服不良行為。因此,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揪頭髮的習慣非常重要。
矯正的方法有:
1在日常生活中多細心觀察孩子,當發現有揪頭髮,撓頭髮等行為時,就要去醫院檢查是否有面板病或者是多動症。
2當偶爾發現孩子有揪頭髮的現象時,不要表現出特別的關注,否則倒易形成“負強化”,引起孩子揪頭髮的行為增多。
3孩子已經形成了揪頭髮的習慣行為,家長應採取的最好作法為:讓孩子坐在鏡子前,觀察自己揪頭髮的表現。讓其瞭解到揪頭髮的後果,並與以前正常的頭部照片對照,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之後幫助制定克服這種習慣的“計劃”。
4制定“計劃”,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吸引到遊戲上來。例如:安排玩球,拼裝圖案,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畫畫等,儘量調動孩子手的活動。另外當孩子看電視、聽廣播安靜的時候,要給他的“手”找事做,如:玩手絹等把注意轉移開,使其不發生揪頭髮的現象。
5當孩子能執行“計劃”時,要及時表揚獎勵。應該明白孩子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往往心理上、精神上的滿足更重要。
兒童強迫症
在敏感、害羞、謹慎、辦事刻板、力求完美等個性特徵的孩子中,強迫症比較多見。成|人的強迫症中有1/3起病於15歲以前,因此,應引起家長、醫生、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
常見的強迫症狀有:
——強迫計數。如見到路燈、電線杆、臺階或窗戶格等就抑制不住地反覆地數。
——強迫性潔癖。總是反覆不停地洗手、清理雜物、擦桌子、走路,到公共場合總是謹小慎微,唯恐衣服和身體蹭上汙物。
——強迫觀念。一種可怕的、不希望有的觀念不斷地闖入自己的思想中,反覆回憶往事,甚至連童年時與人發生過的口角、打鬥欺侮等情景也反覆思考。
——強迫疑慮。反覆檢查,總怕家中出問題或不幸,從而特別焦慮。兒童強迫症既有強迫觀念又有強迫行為,甚至有的兒童將強迫症狀當做秘密而隱藏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兒童正常發育階段,也會出現一些強迫現象,例如:不可剋制地去碰觸周圍的一些東西;走路遇到路面有裂縫時就不自主地跳過去或總重複唱一句歌詞;上床脫衣服時,總有拍胸捶腿等習慣性動作。然而這些動作沒有痛苦感,也不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不會因為不可剋制而產生焦慮,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自然消失,故稱為正常現象。
矯正的方法有:
1兒童強迫症是一種心理障礙,心理矯正是最有效的療法。主要從改善心理環境,提高認知水平,阻斷強迫思維,糾正強迫行為入手,進行心理治療。
2系統脫敏法。人的肌肉放鬆與焦慮是兩個對抗過程,兩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種狀態出現,必然會對另一種狀態產生抑制作用,即互動抑制。當全身肌肉呈鬆弛狀態時,心率、呼吸、面板等生理反應指標都表現出與焦慮狀態完全相反的變化。
矯正孩子的壞習慣(13)
系統脫敏可分為:想像系統脫敏和現實系統脫敏。
想像系統脫敏:先讓患兒放鬆3~5分鐘,然後,治療者對他說:“當你感到非常舒適和輕鬆時,抬起右手的食指。如果你仍然有點兒緊張,請抬起左手的食指。”當患兒抬起左手食指,治療便可以開始。告訴患兒從害怕的事件的層次中最輕的事件(或情境)開始。“現在請把這個事件清晰地呈現在你的腦海裡。並把這一事件(或情境)保持20秒鐘。”然後讓他報告想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