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居正看來,火耗只會因為使用銀幣而氾濫,不會因為使用銀幣而減少。
張居正看著還執迷不悟的萬曆,再次開口勸道:“陛下,銀幣只會加重火耗,不可能降低火耗。雖說,在新政的初期階段,或許不會有多麼嚴重,以後可就說不準了。人性本貪,誰也不敢保證以後。”
“哈哈哈哈!”
萬曆笑了笑,說道:“那朕要是說不呢?!”
“陛下,臣以為,為天下生民計,還望陛下三思。”
張居正忽然跪了下來,朝著萬曆磕頭,臉上滿是鄭重。
一時間,暖閣鴉雀無聲,萬曆靜靜的看著跪在地上的張居正。
良久之後,萬曆走到張居正身前,將他攙扶了起來:“其實,銀幣確實是消除火耗的好方法。無論是哪個地方的百姓,在上繳賦稅時,全部繳納銀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比如,張三今年上繳的賦稅應該是三兩銀子,要是按照一條鞭法來看,在交完三兩銀子之後,還要再繳納七八錢的火耗銀,而這些火耗銀對於百姓來說,仍然需要用糧食兌換,這無疑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銀幣是鑄造好的錢幣,張三再繳納賦稅時,就不需要額外繳納火耗銀,如此一來,只需要繳納三枚三兩銀幣,如此以來,百姓的負擔不就是減輕了嗎?這對於百姓來說,難道是壞事嗎?!”
這話讓張居正更納悶了。
京城市面上,一兩銀幣都能兌換一兩五錢的市銀,那繳稅的百姓,想要兌換銀幣,豈不是要先把糧食換成市銀,再兌換成銀幣,這樣一來,火耗還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況且,銀幣目前只有京城才能兌換,地方上的百姓到哪裡去兌換?他們難不成還要跑到京城來嗎?這顯然不現實。
張居正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還是覺得萬曆的這個說法不對。
萬曆解釋道:“在新政實施的地方,設定外帑銀幣兌換點,專門幫助百姓兌換銀幣,兌換時不需要百姓用市銀兌換,而是選擇用糧食、布匹或者其他農作物兌換,說的直白一些,就是用銀白來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布匹或者其他農作物。”
在地方上幫助百姓兌換銀幣,當然要用實物來兌換。
一是百姓手中本就沒有那麼多的白銀,想要兌換銀幣,就需要先把糧食換成白銀,然後再兌換成銀幣,這樣一來,百姓仍然要付出一些損耗,所以,直接讓百姓用糧食兌換最佳。
何況,市面上的白銀品相不一,要是按照一兩白銀兌換一兩銀幣的話,恐怕會被別有用心者鑽了空子。一兩雜質太多的白銀,兌換一兩品相不錯的銀幣,怎麼看怎麼虧,所以這個法子是不行的。
二是,隨著一條鞭法的施行,朝廷只徵收白銀,雖然在短時間內為朝廷帶來了巨大的稅收,但也造成了朝廷物資空虛,儲備糧食不足。到時候,發往邊關的軍餉,只能發放銀幣,這就會導致邊關糧價飆升,導致白銀貶值。
用銀幣兌換糧食,剛好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為朝廷帶來最夠的糧食儲備。
這種方式會將銀幣與糧食錨定在一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廣銀幣的傳播,為後面萬曆的統一貨幣帶來更大的便捷。
在明朝這個時代,強行推行統一貨幣,是一件很費功夫,很費時間的事,甚至還能引起混亂。
採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消弭這些影響。
一來二去,施行個年,銀幣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自然會穩固如山,到時候,統一貨幣,水到渠成。
等時機成熟了,就可以推行銀票了,發行以國家信譽為主的紙質貨幣,培養髮達而又成熟的金融業。
在使用銀幣的同時,甚至還能在根本上,阻止火耗的發生,對朝廷好處無窮。
當然,地方上火耗就絕不止的原因,除了人性本貪之外,俸祿低還是一個重要原因。
張居正在成為首輔後,採用胡椒和蘇木折俸雖然有些效果,可也只能施行一次,後面要是接著施行,是會出大問題的。
萬曆洋洋灑灑,說著自己的解釋。
張居正的臉色很精彩,時而興奮,時而沉思,時而緊張。
不得不說,銀幣確實是一個好東西。
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只是一枚小小的銀幣,就能解決這麼多的問題。
興奮之餘,他又細細的打量著眼前這個年幼的皇帝。
是不是,從一開始,他就想到了這些?
從銀幣鑄造出來之後,他就有這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