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卡爾丹,…說他曾經見過顯靈的,”神甫回答。
“凡是學者們注意過的顯靈的事,我都知道;最近我把普洛丁的著作又讀了一遍。。我現在問你,以舊教徒的立場來說,你是否相信,一個人死後能回到世界上來看活著的人?”
神甫回答:“耶穌死後就是在門徒面前顯形的。教會對於教主的顯靈當然深信不疑。至於奇蹟,我們也有的是。”夏勃隆說到這裡,笑了笑。“要不要我告訴你一樁最近的事,發生在十八世紀的?”
“哦!”
“是的,聖者瑪麗阿爾豐斯·德·利戈裡,在離開羅馬很遠的地方,就在教皇駕崩的一剎那,知道教皇的死。這樁奇蹟有許多證人。那位有道行的主教,把他在出神入定時所聽到的、教皇彌留時的遺言,當著好幾個人說出來。過了三十小時,才有專差來報告教皇的噩耗……”…
“你這是放刁哩!”米諾雷老人跟神甫開玩笑似的說。“我不問你要證據,只問你信不信。”
神甫也繼續取笑米諾雷,回答說:“我覺得顯靈的事多半跟看到顯靈的人有關。”
“朋友,我不是給你上當,你對這問題究競有什麼意見?”
“我相信上帝是萬能的。”
醫生笑道:“等我死了,倘若我信了上帝,一定要求他讓我在你們面前顯形。”
教士回答:“卡爾丹和他的朋友彼此就是這樣約定的。”
米諾雷道:“於絮爾,萬一你受到什麼威脅,只要叫我一聲,我準來。”
教士道:“安德烈·謝尼耶寫過一首動人的悲歌,叫做《奈埃爾》,…你一句話就把它的感情表達出來了。詩人的偉大,就在於把事實或情感蒙上一些永遠生動的形象。”
“親愛的乾爹,你為什麼要提到死呢?”於絮爾聲音很悲痛;“我們基督徒是不死的,墳墓是我們靈魂的搖籃。”
老人微笑著說:“不管怎麼樣,反正得離開這個世界;我一朝不在之後,你看到你的傢俬一定會覺得驚奇的。”
“等你不在的時候,乾爹,我唯一的安慰就是把我的生命奉獻給你。”
“我死了,你還把生命奉獻給我?”
“是的。我將來要是能做些善事,都要用你的名義去做,因為我要補贖你的過失。我每天要祈禱上帝,求他大慈大悲,不要為了你一日之過而給你永久的懲罰,求他把一顆象你這樣純潔這樣善良的靈魂,收留在他身邊,和那些聖者的靈魂在一起。”
這幾句回答,所包含的感情那麼淳樸,聲調口吻又那麼肯定,直接指出了對方的錯誤,把德尼·米諾雷象聖保羅一樣的感化了。…他看到孩子有這樣的感情,甚至顧到他未來的生命,不由得眼中含著熱淚;同時有一道內在的光明使他心旌搖搖,不知所措。突然之間得到聖寵的效果,象觸電一般。神甫合著手,惶惶然站起身子。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驚喜交集,哭了。老人彷彿有人叫他似的,猛的站起身子,望著前面,似乎看到了一道曙光;接著他跪在椅上,合著手,低著眼睛望著地下,誠惶誠恐,謙卑到極點。
他然後抬起頭來,聲音很激動的說道:“我的上帝!世界上只有這個純潔的孩子才能替我求得恩寵,使我皈依。我已經深深的悔悟,由這個榮耀所歸的兒童帶到你面前,求你寬恕!”
老人的靈魂一直飛向上帝,求他在寵錫聖恩以後,再用智慧來點化他。他轉身握著神甫的手,說道:‘親愛的導師,我變做孩子了,我請你訓導,我把靈魂交給你了。”
於絮爾吻著乾爹的手,喜極而涕,把老人的手都沾溼了。老人把孩子抱在膝上,很高興的叫她做“教母”。神甫大為感動,很熱烈的揹著一首《來罷,聖靈》的讚美詩。跪在地下的三個基督徒,就把這首讚美詩代替了晚禱。
布吉瓦勒女人很詫異的跑進來問:“什麼事啊?”
於絮爾回答:“哎,乾爹信了上帝了。”
“那多好!這麼一來,他就十全十美了,”老傭人嚷著,一本正經的畫著十字,神氣很天真。
慈祥的教士說道:“親愛的醫生,不久你會感到宗教的偉大和奉教的必要;你會發覺,富於人情味的宗教哲學比最大膽的思想更高超。”
本堂神甫象小孩子一樣快活,答應每星期來談話兩次,替老人解釋基督教教義。由此可見,大家以為他的信教是於絮爾促成的,並且還有卑鄙的用意,其實是很自然的演變成功的。這顆心靈的創傷,教士暗中惋惜了十四年沒有敢碰一下;如今老人卻象受傷的人請教一個外科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