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8章 明珠電影節(三)

路上,李瑋突然輕笑,沒想到自己也混到了這般地位。

伴隨影評人週同時進行的還有明珠國際影視作品及版權交易會,這是亞洲最大的影視作品交易會。很多獨立電影或新人導演都會來這個展會上試試運氣,看能不能將自己的作品賣給不錯的價格。事實上伴隨著大部分電子裝置可用拍攝電影級影片之後,電影的製作門檻再度下降了一個極大的高度。

在膠片機時代,昂貴的拍攝裝置和製作成本逼得電影行業裡必須有導演和攝影這兩個分工。在電影創作理論上,電影被視為是導演作品。雖然編劇在劇本創作上有絕對地位,但是如何表現出來那可是導演的事兒。就好像一部戲劇,雖然劇作家的地位很高,但最後大家還是認為戲劇導演才是這部戲劇的靈魂人物。但是由於拍攝電影的門檻極高,導演沒有辦法兼任,故而就誕生了攝影師這個行業。但是一個工作由兩個人來做之後,那麼必然出現問題。世間不乏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導演和攝影師,可絕大部分的導演和攝影需要磨合很久也不見得能達到大家想要的結果。

但是隨著索尼推出手持錄影機之後,電影的門檻就從白雲之上降到了半空中;而伴隨佳能、尼康等相機紛紛支援拍攝功能之後,電影的門檻終於落到了地上。李瑋不是一個守舊的人,他對技術進步是非常支援的。比如現在麒麟影業就在採用一種全新的拍攝技術,這是與某相機公司合作開發的。

在拍攝現場,導演只要透過面前的數塊顯示屏就能同步看到電影的拍攝效果,甚至還可以在現場直接製作特效和場景。由於這套技術的出現,麒麟影業的外景拍攝量已經減少了九成。除了少量紀錄片或某些特殊需求的故事片之外,其餘電影和電視的拍攝都在攝影棚裡完成。雖然麒麟影業被不少老前輩詬病,但是李瑋卻認為這其中的兩大好處就足以讓麒麟影業堅持下去。

第一,隨著“電影奇觀化”的盛行,越來越多的真實場景對觀眾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特別是那些所謂的異域風情對現在動不動就出國的觀眾來說,吸引力近乎零。而在電腦特效的幫助下,不僅未來世界可以真實呈現,連現代的真實場景也可以經過融合之後誕生出別有風味的別樣風情來。

第二,大量攝影棚作業其實加快了劇組的拍攝進度,同時也降低了演員們的演出強度和風險。儘管李瑋承認這樣的確讓很多老戲骨的多年修煉幾乎沒有用,也造成了小鮮肉演員的大量出現,但是演員們輕鬆了許多。特別是以前的一些攀巖、峭壁、大廈頂樓的危險場景在攝影棚裡變得危險可控許多。

要知道成龍大哥的確是拼出了他的世界,可是他為此落下的傷痛並不值得後來人去學習。而且成龍有不少特技鏡頭在保險公司看來就是“找死”,因此拒絕承保。這是成龍運氣好,如果別的人沒有這樣的運氣,那麼該怎麼辦?沒有保險公司承擔風險,僅僅靠劇組的那點撫卹金,你覺得對演員的後人有什麼幫助麼?所以李瑋才比較鼓勵攝影棚作業,當然對於特別追求真實感的拍攝,李瑋也是不反對前往真實場景處去出外景。

雖然李瑋並不是很看重影評人大獎,但是在麒麟影業的公關之下,李瑋所主演的《救贖》還是順利拿下了影評人大獎和影評人週最佳男演員獎。影評人週的頒獎典禮算是比較寒酸的,就是在一個還不錯的開放式餐廳裡舉辦。來參加的一般都是三五好友,故而氣氛也算是融洽。影評人頒獎比較直接,不搞什麼提名之類的噱頭,只要被邀請的就一定是拿獎的。所以得獎人們也很高興,和影評人們是把酒言歡。李瑋雖然頂著總裁的頭銜,但好在李瑋特意換了一件比較休閒低調的衣服,故而影評人們也沒有覺得特別奇怪,也算是很歡樂的會面。

《救贖》拿下明珠電影節影評人週的大獎之後,麒麟影業立刻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公關活動。一般來說,在影評人週受歡迎的電影,入圍電影節各大獎項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能不能拿獎,就要看各方勢力給不給面子了。除了有一大幫御用影評人為《救贖》繼續鼓吹之外,麒麟影業還發動不少同行的同儕及前輩撰文為《救贖》站臺,營造出業界都非常看好的情況。

除此之外,麒麟影業的相關委託人也和評委會的主席及評審們接觸、遊說,希望最後能將幾個主要獎項的票都集中到《救贖》身上。對於《救贖》來說,要麼是最終的金玫瑰獎,否則即便是評委會大獎也算是失敗。而且李瑋還很期待自己能拿到屬於導演獎的銀玫瑰獎,至於屬於自己表演獎的部分,李瑋覺得自己或許不應該那麼太多的奢望了。電影節獎項是很容易分豬肉的,全集中到自己身上豈不是給人話柄